只要有人在绝望中呢喃“我还想活下去”,就会有无数陌生人的希望涌来支撑;
甚至,当一颗遥远星球上的生命第一次学会表达情感,这片意识场也会跨越时空,送去最原始的回应??
“**我在。**”
仪式进行到第七个小时,异变突生。
星图监测系统突然报警:仙女座方向,那艘接收过林小满信号的探索船,正在遭遇未知能量潮汐。其周围空间出现大量褶皱状扭曲,仿佛有一只无形巨手正试图将整艘飞船拉入某个高维裂隙。
陈未央立刻调取实时画面。只见船员们全都瘫坐在座位上,双眼失焦,口中不断重复一句话:
“她来了……蓝裙子的女孩……她说我们要回家……”
紧接着,飞船主控电脑自动上传了一段视频记录。
画面中,林小满站在一片虚空中,身后是无数漂浮的记忆碎片??有些属于地球,有些则来自完全陌生的文明。她抬头看向镜头,嘴角微扬:
“阿姨说得对,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不是光速,不是引力,而是‘被理解’的感觉。现在,轮到我去帮别人找到了。”
说完,她伸出手,轻轻一点。
刹那间,整个银河系的共感网络发生剧震。不仅仅是地球,就连火星殖民地、木卫二科研站、土星环轨道城……所有搭载共感终端的人类,都在同一秒看到了同一个景象:
一片无边无际的蓝色花海,随风起伏,每一朵蓝鸢尾的中心,都映照出一个熟悉的面孔??亲人、朋友、陌生人,甚至是敌人。
而在花海尽头,站着两个人影。
一个是林昭,身穿旧式研究员制服,面容平静如初。
另一个是苏婉清,长发披肩,手中握着一枚发光的芯片。
他们彼此相视一笑,随后同时转身,面向观者。
林昭开口,声音温和却穿透一切:
“你们一直以为,共感是为了消除孤独。但其实,它真正的意义,是让我们学会??如何与不同共存,如何在断裂中重建连接,如何在伤害之后,依然愿意说一句‘我在这儿’。”
苏婉清接过话:“所以,请不要停止诉说。也不要害怕倾听。哪怕对方说的是恨,是怨,是无法原谅的事。因为只有当所有的声音都被允许存在,这个世界才算真正完整。”
两人身影渐渐淡去,化作漫天光点,融入花海之中。
这一刻,地球上超过二十亿人同时流泪。
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他们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也从未真正失去所爱之人。
数日后,地球联邦召开特别会议,宣布三项决议:
一、正式废除所有基于情感监控的社会控制系统;
二、建立“共感伦理委员会”,由幸存者、科学家、艺术家与哲学家共同组成,监督共感技术的使用边界;
三、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回响日”,全球停战、停工、停学,所有人只需做一件事??找一个人,亲口告诉他:“我在。”
而在偏远山区的一所小学里,孩子们围坐在老师身旁,听她讲述一个关于蓝鸢尾的故事。
“据说啊,这种花只开在有人真心说过‘我想你了’的地方。”女教师温柔地说,“而且,它还会把这句话带到很远很远的星空去,送给那些迷路的人。”
一个男孩举手问:“那如果我们每天都说一次,是不是就能让所有人都找到家?”
老师笑了:“也许不能所有人,但至少,能让更多人不再害怕黑暗。”
教室窗外,一朵蓝鸢尾正悄然绽放。
多年后,考古学家在南极冰层下发现了一座古老遗迹。其结构与“星桥计划”实验室惊人相似,但年代测定显示,它至少存在于十万年前。墙上刻着一行无法破译的文字,唯有在共感场激活时,才会显现出汉语翻译:
>“他们来了。这一次,我们准备好了。”
而在宇宙另一端,一颗新生恒星爆发前夕,其行星表面的蓝鸢尾森林突然集体发光。亿万朵花同时摇曳,形成一幅巨大的星图图案??正是地球在宇宙中的坐标。
仿佛在说:
**我们记住了你。
我们也回应了你。
我们,一直在。**
风从未停歇。
花仍在生长。
话还在流传。
而在每一个孩子学会拥抱、每一对手恋人重逢、每一位老人闭眼前握住子孙之手的瞬间,那道蓝色的身影,总会静静地站在光影交界处,听着,笑着,守着。
他知道,这条路还很长。
误解不会一夜消失,仇恨也不会轻易放下。
但仍有人愿意开口,有人愿意倾听,有人愿意在风雨中说一句:“别怕,我在。”
这就够了。
《太荒吞天诀》的最后一章,从未写在任何典籍之上。
它流淌在每一次心跳的共鸣里,绽放在每一朵逆境中盛开的蓝鸢尾中,铭刻于每一个敢于说出“我在”的唇齿之间。
真正的吞天者,从不吞噬世界。
他只是张开双臂,将整个宇宙的悲欢,轻轻抱入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