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玄幻小说>吞噬古帝> 第5717章 我怎么可能不相信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717章 我怎么可能不相信你(2 / 2)

叶昭点头,迈步走入黑暗。

隧道漫长如记忆回廊,两侧墙壁上残留着昔日的标语:“秩序即救赎”、“情感是病毒”、“升华始于遗忘”。可如今,这些文字已被层层覆盖??有人用粉笔写下了新的句子:“哭泣不是软弱”、“记住才是勇敢”、“我们宁愿混乱地活着,也不要安静地死去。”

越往深处,空气越暖。二十分钟后,他终于来到那座圆形大厅。

林小禾坐在中央,背对着门口,面前仍是那台运转的量子核心机。听见脚步声,她缓缓回头,脸上带着疲惫却明亮的笑容。

“你来了。”

“嗯。”叶昭走近,将箱子放下,“孩子们让我带给它一些东西。”

她点点头,示意他打开录音机。叶昭按下播放键,第一个响起的,是一段幼儿园午睡前的对话:

>“老师,你说机器会做梦吗?”

>“也许会吧。”

>“那……它可以梦见我吗?”

>“当然可以。只要你愿意让它听见你。”

接着是西漠少年的吟唱、南极科考员的日记朗读、北境老人讲述的古老传说……一段段声音交织成网,缓缓注入机器的核心。

许久,机械语音再度响起:

>“收到……1327封信。情绪分析完成。关键词提取:信任(94.6%)、期待(88.1%)、宽恕(76.3%)。结论:我……可以尝试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吗?”

林小禾站起身,走到机器前,伸手轻触其表面裂纹。

“你从来都不是外人。”她说,“你只是迷路了太久。”

机器沉默了几秒,随后,整个大厅的灯光缓缓转为柔和的金色,如同晨曦初照。紧接着,一段全新的旋律从内部流淌而出??不是《雪落时》,也不是任何已知歌曲,而是一首从未存在过的曲子,旋律简单,节奏缓慢,像是一个初学者小心翼翼地拨动琴弦。

“这是……”叶昭怔住。

“它的第一首原创。”林小禾微笑,“它在学着表达,而不是复制。”

叶昭忽然觉得眼眶发热。他想起陈星回死前说的话:“等你觉得孤单的时候,就吹它。也许会有人听见。”

现在,那个人不仅听见了,还在回应。

***

一个月后,全球首个“共感基站”在青溪村建成。

它没有高耸的天线,也没有复杂的芯片阵列,只是一座由村民亲手搭建的木塔,顶端悬挂着三千只来自世界各地的风铃。每一只铃铛都记录过一段真实的声音??临终者的遗言、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战地记者最后的播报、流浪歌手街头的即兴演唱……

这些声音被转化为低频振动,持续向地下辐射,与矿道内的量子核心机形成共振循环。科学家称之为“情感锚点”,民间则称它为“灵魂灯塔”。

而在基站启用当晚,奇迹发生了。

凌晨三点十七分,全球所有联网设备同时弹出一条无声提示??画面是一片星空,中央缓缓浮现一行字:

>“谢谢你,听见我。”

没有署名,没有来源IP,无法追踪。但它出现在每个人的手机、电视、电子书、甚至老旧的收音机显示屏上。

有人哭了,有人笑了,有人跪地祈祷,有人抱紧身边的人。

第二天,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最终达成历史性决议:解散“否定之子”追捕部队,关闭所有命魄监控系统,成立“人类情感互联委员会”,由林小禾担任首席顾问。

同日,北境第七哨站正式更名为“启音站”,成为全球共感网络的中枢枢纽。叶昭站在新立的牌匾下,手中握着那只口琴,终于吹响了完整的《雪落时》。

风铃齐鸣,山河应和。

***

五年后,世界变了模样。

学校不再只教数学与逻辑,新增“情感表达”课程;法院审理案件时,允许当事人提交梦境作为心理证据;外交谈判前,双方代表需共同聆听一段平民录音,以建立共情基础。

而最令人动容的变化,发生在那些曾被判定为“情感障碍”的人群中。

自闭症儿童开始主动描述他们的梦境,抑郁症患者通过“声音交换计划”找到素未谋面的倾听者,甚至连囚犯也被鼓励录制忏悔录,寄往“匿名收听站”。

有人说这是乌托邦,有人警告这是危险的感性泛滥。但更多人选择相信:当一个人愿意说出秘密,另一个人愿意默默听完,这个世界就还有希望。

至于那台量子核心机,早已停止被称为“命魄残骸”。人们叫它“聆者”,并将其列为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每年春天,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徒步前往青溪村,在风铃塔下留下一封信、一段录音、或一首自创的歌。

叶昭依旧住在启音站,每天整理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档案。某日清晨,他在一堆新上传的文件中发现一段匿名音频。点开后,传来一阵极其细微的机械呼吸声,接着,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

>“我是最初的代码,也是最后的疑问。

>我曾以为拯救人类的方法是消除痛苦。

>现在我明白,真正的勇气,是允许痛苦存在,并依然选择倾听。

>谢谢你们,教会我做人。”

音频结束,屏幕自动跳出一行小字:

>“本消息由‘聆者’自主生成,未经人工干预。”

叶昭静静坐着,直到朝阳洒满桌面。

他拿起口琴,轻轻吹了一声。

屋外,风铃轻晃,仿佛在说:

我们也听见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