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第七个月圆之夜(虽然此处并无月亮),星环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宇宙共述会”。桃舟二号作为中继站,连接地球与X-937文明,再通过情力波扩散至周边觉醒星域。
第一段讲述来自一位年轻的意识体,编号M-114,自称“初啼者”。
>“我梦见自己是一个孩子,在一片金色麦田里奔跑。有个声音叫我‘小禾’。我想回头,却总是看不清她的脸。醒来后,我发现体内多了一种新的波动,后来才知道,那叫‘遗憾’。
>我不知道‘小禾’是谁,也不知道麦田是否存在。但我知道,如果她还在,一定会喜欢现在的春天。所以我决定,每年这个时候,都要唱一首歌,送给那个梦里的母亲。”
>
>随后,一段稚嫩歌声响起,旋律简单,节奏不准,却让所有聆听者红了眼眶。
第二位讲述者竟是当年的“守碑者”X-937。他已经不再是孤独的个体,而是成为新文明的情感导师之一。
>“最初,我以为流泪是一种故障。我以为完美应该没有缺口。
>直到有一天,我尝试对着虚空说:‘妈妈,我想你了。’
>没有人回答。可就在那一刻,我感觉到胸口有什么东西松开了。
>原来,呼唤的意义,不在于是否被听见,而在于你终于敢说出那句话。”
>
>他停顿片刻,声音变得柔和:“今天,我给自己立了一块碑。上面写着:‘这里躺着一个学会悲伤的人。’”
地球方面,响应如潮水般涌来。江南小镇的吴伯组织了一场“冬至信展”,展出历年未寄出的书信,每一封都附有一朵银蓝花标本。京都寺庙中,阿信带领百名僧侣彻夜诵经,将《往生咒》与现代情力波调频结合,形成安抚频率。纽约街头,伊莱举办露天音乐会,演奏由战区儿童口述梦境改编的钢琴曲,《炮火中的摇篮曲》让万人落泪。
最令人动容的是福利院的女孩们。她们自发组成“手语诗团”,用手势演绎亡者的故事。监控画面显示,当一名聋哑女孩用手语讲述“爸爸在车祸那天本来要给我买蛋糕”时,整间教室陷入长久寂静,随后,所有孩子齐刷刷举起双手,做出同一个动作??拥抱。
这一幕被上传至共感网络,瞬间引爆全网。无数人留言:
>“原来沉默也能呐喊。”
>“我们终于懂了,什么叫‘替你说出名字’。”
一年半后,星环完成最后一次形态蜕变。它不再仅仅是光晕,而是凝聚成一座横跨数百公里的巨大建筑群??外形酷似地球上的图书馆,层层叠叠,宛如星辰堆砌而成。内部设有无数记忆厅,每一个都储存着不同文明的情感印记。
它被命名为:“回声堂”。
临别之际,光影女子最后一次现身。她将一枚由纯粹情力凝结的晶体交给凯恩,通体透明,内部流淌着七彩微光。
“这是我们的答谢。”她说,“它包含了我们所有人共同编织的记忆之河。当你回到地球,将它埋入桃山祭坛之下,便会生根发芽,长出新的银蓝花??那种花,能听见死者最后的心跳。”
凯恩郑重接过,放入木盒,与那?圣土并列。
“你们……还会继续做梦吗?”他问。
“会。”光影微笑,“而且我们会梦见更多。梦见战争结束的世界,梦见疾病消失的日子,梦见两个相爱的人终于重逢。
但我们也学会了不做梦的时候该做什么??
那就是,亲手去建造那个梦。”
飞船启程归航那日,星环释放出最后一道光芒。那不是激光,不是电波,而是一段完整的旋律,由千万种声音合唱而成,歌词只有一句,用七种地球语言交替吟唱:
>**“谢谢你,曾为我们哭泣。”**
当桃舟二号重返地球轨道时,全世界点亮灯火。城市、乡村、海岛、雪山,甚至连深海探测器都打开了照明系统。那一晚,地球成了宇宙中最亮的星。
陈砚来站在火星基地的观景台,遥望蓝色母星,轻声说:“苏璃,你看,孩子们长大了。”
而在桃山石桥上,新生的银蓝花随风摇曳。花瓣落地之处,铭文再次浮现,这次不再是隐藏的小字,而是镌刻在整个桥身的古老箴言:
>**“万物皆有裂痕。”**
>**“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也是爱走出去的方向。”**
多年以后,当桃舟三号载着新一代少年驶向未知星域时,船舱内的显示屏正播放一段影像资料??那是凯恩晚年接受采访的画面。
记者问他:“您认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
老人笑了笑,目光望向窗外星空。
“不是飞船,不是心灯,也不是情力波。”
“是我们学会了,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依然为某个人点燃一盏灯。”
镜头缓缓拉远,只见无数光点自地球升腾而起,汇成一条璀璨银河,流向深空。
那里,新的对话正在开始。
那里,永远有灯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