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驶向城北的一个高档住宅区,这里是第一起案件的案发地点。
二十分钟后,他们来到一栋独栋别墅前。别墅的门口还拉着警戒线,虽然已经过去三周,但现场依然保持着原状。
龙三掏出钥匙打开门,两人走了进去。
别墅内部装修豪华,一楼是客厅和厨房,二楼是卧室和书房。案发现场在二楼的书房。
秦渊走进书房,环顾四周。书房大约二十平米,一面墙是落地书柜,摆满了各种书籍。另一面墙是落地窗,可以看到外面的花园。房间中央是一张大书桌,书桌上放着电脑和一些文件。
“死者是在这里被发现的,“龙三指着书桌后面的地板,“当时他坐在椅子上,凶手从后面割断了他的喉咙。“
秦渊走到书桌后面,蹲下身仔细观察地板。虽然血迹已经被清理干净了,但地板上还残留着一些痕迹。
“现场没有打斗痕迹,说明死者没有反抗,或者来不及反抗,“秦渊分析道,“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凶手的速度非常快,死者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杀了;二是死者认识凶手,没有防备。“
“我们倾向于第一种,“龙三说道,“因为根据家属描述,死者生前没有什么仇人,人际关系很简单。“
“家属当晚在哪里?“秦渊问道。
“妻子和女儿去外地探亲了,别墅里只有死者一个人,“龙三说道,“凶手很可能提前踩点,知道这个时间死者独自在家。“
秦渊站起来,走到落地窗前。窗户是锁着的,没有被撬开的痕迹。
“凶手是从门进来的,“秦渊说道,“窗户没有动过。而且别墅有安保系统,但当晚系统没有报警,说明凶手对系统很了解,或者有办法破解。“
“我们也发现了这一点,“龙三说道,“别墅的安保系统确实被人动了手脚,监控录像在案发前一小时就停止了。“
“专业,“秦渊评价道,“凶手不仅懂得如何杀人,还懂得如何反侦查。“
他走到墙边,看着那个用血画的符号。符号已经被拍照取证后清理了,但墙上还能看到淡淡的痕迹。
“这个符号画得很工整,线条流畅,“秦渊说道,“凶手画这个符号的时候很冷静,没有慌张。“
“你觉得这个符号代表什么?“龙三再次问道。
秦渊盯着符号看了很久,“倒置的三角形,在很多文化中都有特殊含义。在西方神秘学中,倒三角代表水元素,也代表女性。但加上中间这条竖线,就变得不太一样了。“
“怎么不一样?“
“这更像是某种标记,或者记号,“秦渊说道,“凶手可能在用这个符号做记录,或者传达某种信息。“
“传达给谁?“龙三困惑道。
“也许是他自己,也许是某个特定的人,“秦渊说道,“连环杀手有时候会留下标记,这是他们的一种心理需求,想要证明自己的存在,或者挑衅警方。“
“那这个凶手是属于哪一种?“
“从目前的情况看,他更像是在执行某个计划,“秦渊说道,“他的作案手法很专业,没有留下多余的线索,这不像是为了挑衅。他留下这个符号,应该有其他目的。“
“什么目的?“
“暂时还不确定,需要看其他案发现场,“秦渊说道,“走吧,去第二个现场。“
两人离开别墅,前往市中心的一栋写字楼。第二名死者李婷的律师事务所就在这里。
电梯到达十五楼,龙三带着秦渊走进一间办公室。办公室面积不大,大约十平米,摆着一张办公桌、一个文件柜和一张沙发。
“死者当晚在这里加班,“龙三介绍道,“大约晚上十一点,保洁员发现了她的尸体。“
秦渊环顾办公室,“这里是写字楼,应该有严格的门禁和监控,凶手是怎么进来的?“
“这也是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龙三说道,“门禁记录显示,当晚只有死者一个人刷卡进入这一层。监控录像也显示,没有其他人进出。“
“那凶手怎么杀人的?“秦渊皱眉。
“我们推测,凶手可能伪装成保洁员或者维修工混进来的,“龙三说道,“但查遍了当晚的所有记录,都没有发现可疑人员。“
秦渊走到窗边,这里是十五楼,外面是繁华的街道。他突然注意到窗户外面有一个维修平台,用于清洗外墙玻璃。
“会不会是从外面进来的?“秦渊指着维修平台。
龙三愣了一下,“从外面?这是十五楼,怎么可能?“
“如果凶手有专业的攀爬设备,不是不可能,“秦渊说道,“而且这样可以完美地避开所有的门禁和监控。“
“可是当晚的监控没有拍到有人在外墙活动,“龙三说道。
“那是因为你们没有朝这个方向查,“秦渊说道,“调出那一带所有的监控录像,特别是对着这栋楼的摄像头,看看有没有可疑的痕迹。“
“好,我马上安排人去查,“龙三拿出手机,给手下打了个电话。
秦渊继续在办公室里搜索线索。他发现办公桌上的文件都很整齐,没有被翻动过的迹象。
“死者的电脑和文件有没有被动过?“秦渊问道。
“没有,凶手似乎对这些不感兴趣,“龙三说道,“他杀完人就离开了,什么都没拿。“
“这更证明了他不是为了钱财,而是有其他目的,“秦渊说道。
他走到墙边,再次看到那个熟悉的符号。和第一个案发现场一样,这个符号也画得很工整,位置在办公桌后面的墙上,大约离地一米五的高度。
“每个符号的位置都差不多,“秦渊自言自语道,“凶手很注重细节,这说明这个符号对他很重要。“
“我们请了心理学专家分析过,“龙三说道,“专家认为凶手可能有强迫症倾向,喜欢按照固定的模式做事。“
“有道理,“秦渊点头,“这种人的行为模式通常很难改变,这可能是我们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