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的胆子还不够大,仅仅是想象到了一个百万富翁的级别就让他欣喜若狂,他根本想不到紧接而来的国企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会把他们的“康达医疗设备公司”的发展推到了何等高的一个地步。
与此同时,“以药养医”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登上舞台。它犹如一柄双刃剑:一面在短期内为医院注入了宝贵的资金,维系了生存,撬动了发展;另一面,也为后续的医疗发展埋下了伏笔。国家在这项制度上的松动,实质上是为医疗行业的市场化浪潮打开了第一道闸门。
刘东的公司虽说赶上了好时机,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抓住这一机遇。可是马颖却在这一行业中脱颖而出,仅仅是比别人快了一小步,就让她以独到的眼光抓住了一批跨国制药巨头在这一时期来华国发展的机遇。
更让刘东没有想到的是在头一天晚上,夜色中的星加坡滨海湾,如同一条流光溢彩的银河。顶楼全景餐厅里,落地窗外可以看到外面的绝美海景。
阿雅轻轻晃动着香槟杯,气泡沿着杯壁螺旋上升。“姐,康源医疗的收购协议已经签了。下周一,那家工厂就是我们的了。”
阿珍手中的银叉顿了顿,在骨瓷盘上发出细微的声响。“八百万美元,就为了一个我们连流水线都看不懂的工厂?阿雅,我们连初中都没读完……”
“所以呢?”阿雅转过身,身上的丝质长裙在灯光下泛着深海般的光泽,“是啊,我们十五六岁就当民兵,在丛林里钻来钻去站岗放哨挖战壕。我们根本不懂国际贸易,更不懂算法逻辑吗,可是姐”她嘴角扬起熟悉的弧度,“不懂就买懂的人,我已经让猎头在找人了,年薪翻倍,奖金另算。”
阿珍走到妹妹身边,窗外金融区的灯火在她眼中明明灭灭。“医药公司不一样,这是关乎人命的生意。我们在服装、食品上折腾折腾还行,不知道能不能玩转这个领域。”
“正因为关乎人命,才利润丰厚。”阿雅从手包里抽出几张纸,指尖轻点,“看,下周三我飞纽约。强生和辉瑞的几个特殊药品专利,我很有兴趣。”
“买专利,你知道那要多少钱吗?”
“初步报价,一千万美元。”阿雅说得轻描淡写,“现在经济低迷,正是我们抄底的时候,我们可以买断亚太区的独家授权。姐,我们的资金链足够支撑。”
来星加坡的这段时间阿雅疯狂的学习着国际贸易知识,更是四处寻找项目。而星加坡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经济腾飞,商机遍地,让她的眼界开阔了不少。
相反阿珍因为要照顾女儿妞妞却是很少出门,所有的事都交给妹妹打理,两人积累的大量美金足够她折腾的了,即使是赔得一干二净也不会在意,毕竟老家那边还存有一些底货。
阿珍倒吸一口凉气:“你疯了?我们连那些药治什么病都搞不清楚!”
“我们不需要清楚。”阿雅放下手中的纸,目光灼灼,“我们需要的是让最清楚的人为我们工作。我已经联系了梅奥诊所和克利夫兰的两个专家,用两倍年薪挖他们来我们的工厂主持研发。还有国立大学医院的几个主任医师,用钱砸也要砸过来。”
“你这样会扰乱整个行业的薪资结构!”
“那就让它乱。”
阿雅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当过民兵的她杀伐果断,办事更是干脆利落。
“我了解一下,星加坡这个行业安逸太久了,需要鲶鱼效应。姐,记得我们第一次下参加贸易会?那些大公司的人看我们的眼神,就像看两个误入会场的乡下丫头。”
阿珍沉默了片刻。窗外,一艘货轮正缓缓驶出港口,航向广阔的马六甲海峡。
“我知道你担心什么。”
阿雅语气软了下来,握住姐姐的手,“但我们走到今天,靠的不是学历,是这里。”她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和这个。”又握紧了拳头。
“如果失败了呢?”
“那就从头再来。我们失去的只是金钱,而金钱——”她笑了,“现在是我们最不缺的东西。”
阿珍终于也笑了,摇了摇头:“从小到大,只要你决定的事,最后总是对的。去吧,去美利坚,去把那些专利买下来。这里交给我。”
姐妹俩的酒杯在空中轻碰,清脆的声响融进星加坡的夜色中。楼下,这座城市依然在高效运转,而她们即将成为搅动风云的新玩家。
阿珍望着窗外,轻声道:“这个世界,终究是属于勇敢者的游戏。而我们,刚好既有勇气,又有筹码。”
...............
刘元山和王玉兰刚收拾完屋子,正要出门,外面忽然传来敲门声。
“是不是二小子回来了?“王玉兰说着凑到猫眼一看,手里的塑料袋哗啦掉在地上,“老刘,老大回来了!“
门一开,刘东正笑着站在门外,身旁是穿着米色连衣裙的刘南。手里还提着两盒糕点,鼻尖沁着细密的汗珠。
“儿子,你咋来了?“
刘元山惊喜地拍着儿子的肩膀,眼角笑出了深深的褶子。
王玉兰却根本没看刘东一眼,直接拉住刘南的手:“快进屋,这楼道里闷得很。“说着就把人往屋里带,顺手接过刘南手里的糕点。
刘南被按在沙发上,乖巧地叫了声:“阿姨。“
“咦?“刘东关上门跟进来,“怎么还叫阿姨?“
刘南的脸顿时红得像熟透的樱桃,手指绞着裙摆,迟疑了好一会儿才大大方方地喊了声:“妈。“
王玉兰正倒水的手一顿,热水洒在了玻璃茶几上。她愣愣地看着刘南,嘴唇动了动却没发出声音。
“妈,“刘东笑着揽住刘南的肩膀,“我和刘南领证了,叫妈不正对么,只是您别忘了给儿媳妇改口钱。“
“领证了?“
刘元山猛地从沙发上直起身,“好好好。“一连三个好字,震得眼睛上的老花镜都滑到了鼻尖。
王玉兰这才回过神,嘴角控制不住地上扬,慌忙用抹布擦干桌上的水渍:“领证了,这可是天大的喜事。“
“妈,“
刘东趁热打铁,“我们婚期定在下月19号,也没跟你们商量。“
“商量啥!“刘元山大手一挥,“你们自己决定就好,就是时间太仓促了,家里连喜字都没剪,亲戚朋友也得通知......“
王玉兰突然打断:“等等,19号?那不就剩二十多天了?“她转向刘东,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这时间是有点紧?“
刘东轻声说:“刘南的爷爷说不大操大办,就在京都两家人吃个团圆饭。“
“就吃个饭?这怎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