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有味道的神鬼事> 第7章 新鬼自有老鬼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章 新鬼自有老鬼教(1 / 2)

《幽明录》里面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话——“人死为鬼,鬼死为聻,聻死为希,希死为夷,夷死为微,微死无形。”

如果从字面去理解的话,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人死之后会变成鬼,然后再一步步经过聻、希、夷、微这些环节,最后归于无形。即所谓的尘归尘、土归土。

然而,如果深入去探究的话,这句话似乎又不止于这个意思。在它的背后,似乎又与国人骨子里的一些东西有关。

怎么说呢?从盘古开天地之后,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神也好仙也罢,至始至终,在这些故事里都是人的形象占据了主体。

譬如我们耳熟能详的三皇五帝、女娲伏羲、关公钟馗等等,莫不如此。

甚至在那些万物皆可成精的说法里,故事里的主角演变的形态都是朝着能“直立行走”作为自己的目标。比方说青城山下的那两条蛇,或者是老吴笔下李天王的干女儿地涌夫人。

神、鬼、仙、妖、怪,能混迹人间,方显手段。这也与西方那些张牙舞爪高高在上的有着天壤之别。

所以,正如现在一些段子所说的那样,一旦惹急了国人,让他喊出一句“列祖列宗在上”之后,许多事情就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话说回来,等级制度出现之后,国人的祭祀活动便有着严格的划分。“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

在“庶人无庙”的后面,还有一句“四时祭于寝”。这两句连起来以后,杀伤力就有点大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怎么能断了香火呢?

所以,即便是朱熹,在琢磨这事儿的时候,也不得不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在“寝”和“庐”之间硬生生地趟出了条路——“祠堂”。

之所以会如此,原因就在于庶人或者庶人以下的阶层,是不被允许进行宗庙祭祀的。

而且,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规定,在占据群体数量主体的庶人及庶人以下的阶层中,“鬼”的说法就变得更为普遍和广泛了。

毕竟,那些有宗庙的人家,他们的祖先能够得到后人的祭祀和膜拜,香火不断,自然就有可能化仙化圣;而那些没有宗庙的普通百姓,在他们死后,就只能成为鬼了。

更糟糕的是,要是这些死后成鬼的,如果是断了香火,沦落成了孤魂野鬼,那么就将与彻底的无形状态越来越接近。然而,又有谁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这种归于无形的命运呢?

所以,自然而然地,关于“鬼”或者是“鬼作怪”的故事也就越来越多了起来。而在刘义庆的笔下,就记载了这样一则十分有趣的故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