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份笔墨纸砚,然后默写自己看过的兵法书,或者书写自己的心得体会也可以。
如此一来,这场比赛的结果也和之前的格斗大相径庭,毕竟武力值高的人在这一项上未必就是优势了!
最终,所有人都一一写完,不过过程却是不一样的。
有些将领文武双全,熟知兵法,有些却是连字都不会写。
不过没关系,不会写可以找人代笔,本人只需要口述即可。
只不过这样一来,最终评分上也会进行减分,毕竟为将者不识字也是个硬伤。
最终,刘曜、陈霸先、傅弘之、刘磐、吴懿、臧质、桓温、王镇恶、贾逵、陈蒨、王仲德、萧道成等十二人得了十分的满分,其他四人甚至连九分都没有,仅仅只各自得了六分到七分。
第五场比赛,乃是书写各自的战阵心得,也就是总结实战经验。
这一次,哪怕文盲也不会再进行扣分了,且总分被拔高到了十五分!
十六员将领都从早上忙活到了下午,这才完成了书写,然后是进行审核,也就是打分。
实际上,这一环节也只是走个过场,韦孝宽在有了锦衣卫的助力后什么都知道。
每个人打过什么仗,立过什么功,韦孝宽都知之甚详。
只是在场之人大多心存侥幸,想要吹牛,想要趁机邀功。
不过韦孝宽可不会惯着他们,凡是吹牛的通通扣分,一切全凭真实!
最终,十六员将领各自获得了分数,结果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愁的是有些人实战经验不足,战例太少,那自然也得不到多少分数。
欢喜的人都是得了高分,除了汉帝的几名嫡系以外,也包括了并州系、交州系的几名将领。
这让所有人都觉得评分公平、公正、合理,然而事实上韦孝宽肯定是存在私心的,只不过不足以为外人道也。
第六场比赛,乃是破阵,这也是最后一场比赛。
比赛的内容很简单,就是一千军组成八门金锁阵,然后将领们各自带队破阵。
由于这场考核的内容大多参照吴国的比武大会,因此也是极具观赏性,期间朝廷的文武百官也会抽空前来观看。
而到了最后一场比赛,就连刘裕也来了,随行的还有众多官员和皇室成员。
在大佬们的见证下,将领们一一进行比赛,不过这种阵型论难度还是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