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红旗军突击队,在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后,终于抢滩登陆成功!
“建立滩头阵地!向两翼扩展!”
“工兵!清理障碍!”
“炮兵观测员,报告坐标!”
惨烈的滩头争夺战开始了。
登陆的红旗军士兵依托着弹坑和简易工事,与反扑的守军展开激战。
自动武器在近距离发挥了巨大优势,手榴弹的爆炸声此起彼伏。
与此同时,更多的后续部队正在源源不断地渡过长江。
工兵部队冒着枪林弹雨,开始在江面架设浮桥,以便重装备和后续主力部队通过。
午时,突破口被牢牢守住,并且不断扩大。
苏宁在指挥所接到前线报告:“报告大统领!我部已成功占领栖霞山、龙潭等要点,击溃敌军多次反扑,正向江宁镇方向推进!”
“命令后续部队,加快渡江速度!重炮部队尽快过江,支援前线攻坚!目标??江宁!”苏宁果断下令。
接下来的战斗,进入了红旗军熟悉的节奏。
凭借强大的火力和悍不畏死的突击,外围防线被逐一突破。
当日下午,红旗军先头部队已经兵临南京城下。
此时的江宁城内,一片混乱。
守军主力已在江防和外围战斗中损失惨重,残余势力或逃或降。
未等红旗军发起总攻,江宁城门便从内部被心怀异志的守军和暗中联络的天地会人员打开。
申时三刻,赤色龙旗,插上了江宁城墙!
这座被誉为“六朝古都”、“大明故都”的城市,在经历了清廷数十年的统治后,终于被红旗军的光复。
苏宁在众多将领和卫队的簇拥下,踏入这座象征着江南核心的城市。
街道两旁,是惶恐,好奇而又带着一丝期盼的百姓。
他们看着这支军容严整、装备奇特,与以往任何军队都不同的队伍,看着那面迎风招展的赤龙旗,心中明白,一个时代,真的结束了。
站在江宁的城头,眺望着滚滚东流的长江。
拿下江宁,意味着彻底粉碎了吴三桂等人割据江南的幻想,也敲响了南方所有抵抗势力的丧钟。
统一华夏的步伐,再也无人能够阻挡。
接下来,便是席卷苏杭,扫荡浙闽,直至天涯海角!
江宁的光复,并非南下战役的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城头的硝烟尚未散尽,阵亡将士的遗体仍在收敛,但苏宁与“南下野战军”的指挥中枢并未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多久。
巨大的作战地图上,代表红旗军的红色箭头在越过长江、覆盖江宁之后,没有丝毫停顿,便如同挣脱了缰绳的洪流,向着更广阔的江南大地奔涌而去!
“传令全军!”苏宁在临时设于原两江总督府的前线指挥部中,下达了不容置疑的命令,“乘胜追击!不给敌人任何喘息之机!”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迅速划过:“第一军团,沿太湖西侧,向镇江、常州、苏州方向突击!打通通往松江府的通道!”
“第二军团,南下芜湖、宣城,直插浙西,威胁杭州侧翼!”
“第三军团,沿长江南岸东进,清扫沿江残敌,配合第一军团攻取江阴、常熟等要地,并准备进入太湖流域!”
“第四军团为预备队,负责江宁城防及周边地区肃清,并随时准备投入主要方向!”
命令如山,二十万刚刚经历过强渡长江和攻克江宁恶战的红旗军将士,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纪律性。
他们几乎来不及庆祝,便再次整理行装,检查武器弹药,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战争机器,向着各自的目标开始了新的狂飙突进。
兵贵神速,摧枯拉朽!
江南的清军残余以及尚未完成集结布防的三藩军队,完全被打懵了。
他们原本以为红旗军攻克江宁之后,至少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胜利果实,稳定地方秩序。
却万万没想到,对方的攻势竟会如此连绵不绝,如此迅疾如风!
西路的第二军团的铁骑和机械化步兵沿着官道迅猛推进。
芜湖、宣城等地的守军往往一触即溃,甚至闻风而逃。
红旗军几乎是以行军的速度在接收城池,兵锋锐不可当,直指杭州。
东路的第一军团和第三军团如同两把铁钳,向富庶的苏锡常地区合围。
在红旗军绝对优势的炮火和步兵突击面前,那些试图凭借水网和城镇进行抵抗的敌军,显得如此无力。
常州、无锡等重镇相继被克,通往苏州的道路被打通。
水陆并进的红旗军的水师部队在长江和初步进入的太湖水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他们运送兵力,提供火力支援,切断敌军水上联系,使得依赖水网防御的敌军顾此失彼。
战场上,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
“快跑啊!红旗军杀过来了!”
“投降!我们投降了!”
一面面白旗在城墙上,在营寨中不断竖起。
溃散的清军和三藩士兵丢盔弃甲,堵塞了道路。
地方上的前清官员和士绅,面对如此局势,纷纷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
要么开城迎降,要么携带细软仓皇南逃。
整个江南,陷入了一片前所未有的混乱与震撼之中。
红旗军这种不顾后方,不计一城一地得失,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和夺取战略要地为目标的疯狂进攻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战争观念。
他们就像一股无法阻挡的铁流,所过之处,旧的统治秩序土崩瓦解。
江宁至苏州的官道上,烟尘滚滚,无尽的红色洪流向前奔涌。
站在路旁小山丘上督战的苏宁,看着这支自己一手打造的雄师,眼中没有丝毫怜悯,只有冰冷的决然。
苏宁意味深长的笑着说道,“速度,就是生命!必须在吴三桂等人反应过来,形成有效防线之前,打垮他们所有的侥幸心理,占领最具价值的核心区域!”
“数据模型显示,按照当前推进速度及敌军抵抗强度,预计十五日内可控制太湖流域主要城市,一个月内兵锋可至杭州城下。”参谋长002同样是满脸轻松的说道。
苏宁点了点头,目光投向东南方那片更为广袤的土地。
江南,这块富庶的鱼米之乡,这块承载了无数诗词歌赋的繁华之地,正在他麾下大军的铁蹄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换着它的颜色。
统一全华夏的步伐,正以这种狂飙猛进的姿态,不可逆转地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