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练习题的答案。”
纸上打印的字段排仗已经有了阅读理解的文章的排面,答案册上从来没有这么长的文段。
李泳奇又问:“哪一题的?”
“就是最后一题,上面没有的……我发现往后也没有这种题,就是第一课出了这个题。”
“答案是什么?”
“我从网上搜,然后好像点进一本书,写的就是这个。”
“我看看!”李泳奇拿来仔细品读,姚顺懿无心照抄这样的篇幅,自然松手。
李泳奇好不容易手里拿到别人的资料,逐字品读:“窗外艳阳万里,正好时节,憧憬着欢声和美景,我已无心午休,穿上衣服,带着挎包一头扎出宿舍。”
赵书伟也看了过来,不解地问:“他怎么自己出宿舍了?吹哨了吗?”
李泳奇也随着赵书伟的疑问钻研,却仍无果问地姚顺懿。
姚顺懿说道:“他应该在大学吧,自己能随便出入。”
“这么好!”赵书伟羡慕道,“咱上大学也能这样吗?”
“怎么了?”张京润看见三人凑在一块,也来问道。
李泳奇问张京润:“上大学能随便出去吗?”
“能!就是初中高中管得严,上大学都没人管你……这是什么?”
“姚顺懿找的最后一题的答案。”
“我也来看看!”张京润接力往下读,“出了校门,走在太阳下,阳光闪耀得让人睁不开眼,进了地铁站方能喘息……”
“什么地方有地铁?”赵书伟发问。
“反正咱这没有!”姚顺懿安然回应。
张京润接着读:“地铁穿梭入空,到了……渭……渭河南,我因之下车,换了共享单车沿河骑行。”
“渭河在哪?”李泳奇抢问。
“西安!历史课讲过!”张京润抢答。
他们接着往下看着,谁也不再领读。
文段往下写着,“我”穿过跨河大桥,找到了导航定的位置,走下河堤,迎面撞见班长,而大部分人还没有来,“我”只好在附近闲逛。
慢慢地,班里的男生都到得差不多了,班长又说拉着我们的野炊装备的网约车快到了,全体男生便浩浩荡荡地占满路边。
而“我”听到坐在车上的四人名字,心里的顾虑全消散了;而正是特别的名字,“我”听见四伏的蝉鸣,看见渭河滩的芦苇丛随风起舞。“我”也知道,这段回忆因平凡而不凡,因一朵花的绽放而留下芬芳,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随风起落,总能在不经意的地方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