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该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田伟介绍,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的发现,填补了晋南地区商代初期墓地的空白,为研究商代墓葬制度的源流等学术问题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东西问·镇馆之宝丨李永平:如何从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中窥见东西方初识的影子?
出土于甘肃大地湾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是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不仅是一件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古代艺术品,而且也可视为早期的“黄河母亲”形象。
它为何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它与“彩陶之路”上的其他彩陶有何区别?由“彩陶之路”开启的早期东西方交流,为而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带来什么启示?甘肃省博物馆研究部主任、研究员李永平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对此进行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出土于何时何地?它的器型、纹路有何特性?
李永平: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是中国史前艺术中,有广泛影响力和知晓度的一件文物。它出土于1973年的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邵店村大地湾,是细泥红陶,高31.8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6.8厘米,是齐额短发的女性形象。
它的器形为两头尖的长圆柱体,下部略内收,腹部隆起,双耳已残。它的鼻、眼均雕成空洞,口微张。两耳各有一小穿孔,应是用来悬挂类似耳环的装饰品,说明当时的女性已经有了美的概念、美的追求。其头顶以圆孔做器口,腹以上施浅淡红色陶衣,像穿了一件美丽的花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