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地球online速览> 第136章 15(2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6章 15(29)(2 / 2)

当日,杭州法检两院发布了《环境资源案件中适用认购碳汇修复生态的工作指引(试行)》。认购碳汇修复生态能有效破解实践中直接修复存在困难、生态损害赔偿金使用难等问题,但目前相关规定尚不完善,该指引将对此项工作予以规范。(完)

浙江改革聚焦:数字化成守护绿水青山利器

中新网杭州8月15日电(记者 王逸飞)pH从7.91突然升至9.34、10.21(超标),两分钟内又回落至8.47……此前,浙江衢州市生态环境局依托自动监控平台反馈的异常数字和突击检查,对当地某企业“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行为进行了查处。

“一些环境违法行为的隐蔽性越来越强,在自动监控、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走航监测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支撑下,我们的执法视野越来越宽,查办手段越来越丰富。”参与上述检查的衢州市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队直属队队长赵鲲说。

8月15日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下称“两山”理念)在浙江提出19周年。19年来,从“绿色浙江”“生态浙江”到“美丽浙江”,浙江在率先实践“两山”理念、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让绿色成为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该过程中,推动绿水青山的守护由“人治”向“智治”转变、探索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实现路径,该省也积累着越来越多经验。

数字生态文明是以数字化赋能生态文明建设,其本质是充分利用各领域数据,实时获取、精准识别生态环境信息,为生态环境风险监测预警、环境经济形势研判、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绿色发展绩效评价等提供可靠依据。同时,提升生态环境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水平,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化体系,促进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转移等跨区域联防联治、流域上下游协同治理。

不难看出,“数据”是数字生态文明的实现基础。近年,浙江在生态环境部指导下构建了生态环境数字化的“1+N”制度标准体系,将数据共享、工作协同等数字化要求写入《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上述基础上,我们系统构建‘平台+大脑+应用’整体架构,形成天空地人全感知、环境网络全互联、环境数据全流通、指挥决策全智能、环境治理全协同、环境管理全统筹的‘美丽浙江’建设数字化治理体系总体架构。”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