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平静的书院生活并未持续太久。这年,朝中宦官专权,贪污受贿之风盛行。江南地区的一些官员为讨好宦官,竟暗中勾结,增加百姓赋税,致使民不聊生。消息传到清德书院,学子们义愤填膺,纷纷要求上书朝廷,为民请命。
林逸轩深知此事凶险万分,稍有不慎,便会招来杀身之祸,甚至累及书院。但他更明白,作为读书人,当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担当。于是,他召集书院师生,慷慨陈词:“吾辈读书,非为功名利禄,乃为天下苍生。如今百姓受苦,我等岂能坐视不管?纵使前路艰险,亦当义无反顾!”
学子们被林逸轩的话所鼓舞,纷纷表示愿追随他共赴难关。林逸轩挑选了十几名品学兼优的学子,与他们一同撰写奏章,详陈江南百姓之苦,揭露官员贪腐之行。奏章写好后,林逸轩亲自带着它,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京城后,林逸轩四处奔走,试图将奏章呈递给皇帝。然而,宦官势力庞大,他们暗中阻挠,将奏章扣下,还派人威胁林逸轩,让他放弃此事。
林逸轩毫不畏惧,他坚定地说:“吾心向道,岂会因威胁而退缩?纵使粉身碎骨,亦要将这民声传达给皇上!”
就在林逸轩陷入困境之时,一位正直的大臣听闻了他的事迹,深受感动,暗中帮助他将奏章送到了皇帝手中。皇帝看到奏章后,大为震怒,立即下令彻查江南官员贪腐一案。
不久,贪腐官员被绳之以法,百姓赋税得以减轻,江南地区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林逸轩和学子们的事迹也传遍了大江南北,人们纷纷称赞他们的道德勇气和担当精神。
经此一事,清德书院的名声愈发响亮,前来求学的学子络绎不绝。林逸轩依然坚守在书院,用他那高尚的道德育人思想,培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多年后,林逸轩已白发苍苍,但他依然精神矍铄。每当看到学子们在书院的庭院里读书论道,他的脸上便会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道德的火种已在这片土地上广泛传播,未来,必将有更多的贤才俊杰,秉持着高尚的品德,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林逸轩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他的离去,让书院师生悲痛万分,但他的道德育人思想,却如璀璨星辰,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追求真善美,践行道德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