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
随着九洲一统,秩序重建。
文武大臣觉得‘王’的称号已经配不上赵括如今的功绩,于是共同上书,商讨尊号。
最后以‘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为理由,将新的称号定为‘皇帝。’
赵括正式登基,称皇帝。
封长子赵破奴为太子。
封赵牧为商国公,乐毅为镇国公,李牧为武国公,魏无忌为信国公,田单为安国公,蔺相如为靖国公,廉颇为护国公,赵胜为原国公,田建为齐国公。
虞信,荀子,许历,赵豹,庞煖,蔡泽,蒙骜,贲,刘平,魏齐,乐乘,墨风封郡公。
县侯就更多了,乐乘、袁华、墨风、贾偃、炎熊,蒙武……
所有郡公、郡侯皆有封地,所有国公皆有封国!
按照胙土分茅的仪式,分封诸侯。
所有封国国君全部在刑法上签字,承认诸夏一体,承认赵国为唯一宗主国。
承认语言、文字、度量衡、货币、刑法统一。
各国可以在刑法的基础上制定各国法律,但不得违背刑法,不得私筑货币。
刑法的修改,需朝廷召集所有诸侯商议之后,皇帝及三分之二以上的大臣和诸侯国代表同意,才能修改。
同时下放军权,允许封国招募军队。
但数量最多五千,且必须服从赵国的调派,必要的时候,需要跟随赵国作战。
所有受封的大臣与赵括一同在郊外祭祀天地,祭祀先祖,祭祀死去的士卒。
除此之外,医家、农家、墨家、儒家、法家、杨朱、黄老……也都获得了一块更大的封地,可以自由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为了让诸子百家更好的竞争,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所以这些封地是挨在一起的……
接着,朝廷下令,迁韩魏贵族到西南,迁齐国贵族到东北,秦国贵族到西域,收回原有的土地,只保留祖地。
至于他们能够在边境开发出多少土地,赵国并未限制。
只要你有能力,开发多少赵国都会承认。
听话的,赵国会给予支持。
毕竟赵国也不想这些人死在那里。
虽然大家打了那么多年,但到了中原以外,还是自己人。
至于不听话的,那就没办法了。
天下刚刚统一,出现个匪徒强盗啥的,杀人抢劫也很正常。
治理天下需要一个过程,谁也不能让这么大的赵国一下子安定下来,剿匪也是需要时间的。
至于贵族被逼到绝路,造反啥的,赵国还真不怕。
老百姓只要有饭吃,谁会跟着贵族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