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笃鲜端了上来,周至指着那道菜说道:“这道菜就是吸收苏帮煨技、浙东腌法、加上本帮菜的豆制品做法,先煸咸肉出油,再下鲜肉同炖,德兴馆创造出来的一道名菜。”
“这菜味道不错也。”张辛夷说道:“做法看...
张辛夷的论文最近卡在了关键节点,导师那边给的压力不小,加上周至给的那份房地产规划资料,她心里总觉得沉甸甸的。虽然她现在只是个研究生,但周至显然已经把她当作可以信赖的人来看待了。她翻了翻资料,里面提到的张江地块、员工住宅、科技园区,甚至还有与华虹的合作,都让她意识到,周至这次是真想干大事。
她不是没想过自己以后的路。读研、发论文、出国、进研究所,这些似乎都是她原本的规划。但自从周至重新出现在她生活中,她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也可以选择一条不同的路?她不是没能力,也不是没想法,只是缺少一个机会。
她望着窗外的夜色,宿舍楼外的风有些大,吹得树叶沙沙作响。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周至发来的消息:“资料看完了吗?有没有什么建议?”
她笑了笑,回了个“还在看”,然后又加了一句:“你这次是真的不一样了。”
周至很快回复:“人总得成长,不是吗?”
她盯着这句话,心里忽然有些酸涩。是啊,人总得成长。可成长之后,还能回到过去吗?
第二天,她照常去图书馆,却在半路上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市发改委的人,说对她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想请她帮忙做个调研。她一开始还有些疑惑,但听对方提到“张江”、“科技园区”、“政策配套”这些词,她立刻意识到,这事儿恐怕和周至有关。
她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回了个“我需要了解一下情况”,然后直接联系了周至。
“你是不是找人联系我了?”她开门见山地问。
周至在电话那头笑了笑:“你太聪明了,确实是我让朋友帮忙推荐的。他们那边正好在做张江科技园区的前期政策研究,我觉得你挺合适的。”
“你这是想让我帮你?”张辛夷皱眉。
“不,不是帮你,是帮我们。”周至语气认真,“你有学术背景,又有政策研究的能力,我这边缺的就是这样的人。如果你愿意参与进来,我可以给你一个正式的职位,待遇不会差。”
张辛夷沉默了。她知道,这是一次机会,也是一个选择。如果她答应了,那就意味着她将正式踏入周至的事业圈,不再只是个旁观者。
“让我想想。”她最终只说了这一句。
挂掉电话后,她坐在图书馆的角落里,翻开了周至给她的资料,一页一页地看。她突然意识到,这份资料不仅仅是商业计划,更像是一份邀请函,一份邀请她加入的邀请函。
她叹了口气,合上资料,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而与此同时,周至和麦小苗也正面临新的挑战。
市里那边对房地产的监管越来越严,尤其是张江这边,原本说好的几块地,现在都被几家国企优先拿走了。胡长风那边传来消息,说如果再不加码,四叶草可能连一块地都拿不到。
“我们得拿出点硬通货。”胡长风在电话里说,“要么是政策支持,要么是技术优势,要么是资金实力。”
“我们都有。”周至冷静地说,“问题是我们怎么把这些东西整合起来,让市里看到我们的价值。”
“那你打算怎么整合?”胡长风问。
“我有个想法。”周至顿了顿,“我们可以和市里合作,搞一个科技+房地产的试点项目。比如,建一个科技园区,里面配套员工住宅,同时引入四叶草的技术资源,打造一个产学研一体化的生态。”
“听起来不错。”胡长风点头,“但市里会同意吗?”
“这就要看我们的说服力了。”周至说,“我准备去找张教授,让他帮忙牵线搭桥。”
当天下午,他再次带着麦小苗去了复旦,这次不只是为了见张教授,更是为了争取一个正式的合作机会。
张教授听完周至的计划后,沉思了一会儿,然后缓缓点头:“这个思路不错,但需要一个具体的方案。”
“我们已经有了初步方案。”周至从包里拿出一份厚厚的文件,“这是我和团队一起做的,包括项目定位、资金预算、技术应用、政策需求,还有对市里的贡献。”
张教授接过文件,仔细翻阅了一会儿,抬头看着周至:“你这次,是认真的。”
“是的。”周至点头,“我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认真过。”
张教授笑了笑:“好,我帮你安排一次和市里领导的会面。”
周至松了口气,他知道,这一步,他们迈出去了。
几天后,会议如期举行。市里几位领导出席,张教授也亲自到场。周至带着团队,详细地介绍了整个项目,从技术到资金,从政策到落地,每一个细节都准备得非常充分。
会议结束后,一位领导拍了拍他的肩膀:“年轻人,有想法,有执行力,不错。”
周至笑了:“谢谢领导认可。”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但至少,他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回到公司后,他第一时间给张辛夷打了电话。
“你那边怎么样?”他问。
“我答应了。”张辛夷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我决定加入你们。”
周至笑了:“欢迎回来。”
窗外,夜色深沉,城市的灯光如星河般闪烁。而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周至挂掉张辛夷的电话,心里一阵轻松。他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的夜色,心里却有些复杂。张辛夷的加入,意味着四叶草真正开始组建属于自己的核心团队,但同时,也意味着他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