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兴主管农田,宁茂主管水利,他很清楚从哪儿可以轻松断掉水源。
“好计谋,好计策,不愧跟宁宸有血缘关系,论足智多谋,你一点不比他差啊!”
乌力吉不吝夸赞。
宁茂满脸得意:“我唯一比他差的只是运气而已!我掌管水利,对于玄武城的情况再清楚不过了,他们的主要用水都来自白山河。
只要我们断了白山河的水源,就城中的水井对于几十万百姓来说,杯水车薪。
没有水资源,他们还不是任由我们拿捏,过不了多久,玄武城便能不攻......
宁遥站在泉边,望着水中那棵抽芽的茶树倒影,久久未语。阳光穿过新叶,在水面上投下斑驳光影,像无数细碎的记忆在轻轻呼吸。她抬起手,掌心的“遥”字印记微微发烫,仿佛有股温润的力量自血脉深处缓缓流淌。
她知道,那不是幻觉。
四十天的沉睡里,她走过了千山万水??不单是现实中的冰窟与巨木,更是穿越了人类情感最幽深的沟壑:爱与执念的边界、记忆与虚妄的纠缠、温柔如何被扭曲成控制,又如何能在烈火中重生为光。
而现在,她回来了。
但已不再是那个只知守护传说的女孩。
沈砚之端着茶具走来,将一只粗陶杯递到她手中。“这是用你带回的β+叶片和今晨露水合制的新茶。”他说,“味道有点苦,可回甘极长。”
宁遥轻啜一口,舌尖先是涩意翻涌,继而一股清甜自喉底升起,直冲脑海。刹那间,她“看”到了??
不是视觉,也不是幻象,而是一种全然不同的感知方式:她听见了地球另一端某个孩子第一次喊出“妈妈”时的心跳频率;感受到南极冰层下某种古老微生物复苏时释放出的微弱电波;甚至捕捉到了月球背面那行汉字刻下时,凿子撞击岩石所激起的情绪震颤:思念、悔恨、释然。
这一切,都连着同一个节律。
就像三千人在茶居齐唱《采绿》那一夜,心跳共振唤醒了沉睡的Y-7场域。如今,这频率不再依赖仪式或群体冥想,它已悄然融入自然本身,成为大地呼吸的一部分。
“它活了。”她喃喃。
“不。”沈砚之摇头,“是你成了它的耳朵。”
他指向远处山峦,“格陵兰的黑球消散后,全球十七个主要节点同步出现了净化现象。开罗废墟里的抗议者放下了标语,开始互相拥抱;日内瓦静坐的人群自发组成疗愈圈,为彼此抚平创伤记忆;就连‘净识会’的核心成员,也有三人主动交还屏蔽装置,说他们终于‘听清了原来那声音从未强迫任何人’。”
宁遥闭上眼,感受着体内那股流动的暖意。她忽然明白,真正的胜利从来不是消灭“暗核”,而是让光明变得足够强大,以至于阴影再无法伪装成希望的模样。
可就在这平静之中,一丝异样掠过心头。
像是风中夹杂了一缕不属于这个季节的气息??冷,带着铁锈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电子杂音。
她猛地睁眼:“你还记得林知遥最后说的那句话吗?”
沈砚之眉头微蹙:“哪一句?”
“‘播种不应止于母星。’”
两人对视片刻,几乎同时起身走向屋内控制台。虽然赤心祭之后,宁遥下令关闭了所有外部接入设备,仅保留基础监测系统用于记录环境波动,但那台老式量子读取仪仍在运行,靠地热供能,自动采集周边场域数据。
屏幕上,一段异常信号正在缓慢成型。
坐标显示:北纬69°03′,东经23°11′??正是格陵兰冰窟原址下方更深层的地壳断裂带。深度标注为“未知”,因探测器在穿透某段高密度岩层后突然失联,最后传回的画面是一道垂直向下的裂缝,内部泛着幽蓝微光,形状竟与忆瓷最初的晶体结构惊人相似。
更诡异的是,信号波形呈现出一种规律性重复,每隔七分钟便播放一段极短音频??
宁遥戴上耳机,按下播放。
那是《采绿》的旋律,但节奏慢了整整一倍,每个音符之间拖曳着细微的电流噪音,听起来既熟悉又陌生,宛如一首来自深渊的安魂曲。
“这不是我们留下的。”她低声说。
“也不是暗核。”沈砚之盯着频谱分析图,“它的编码逻辑完全不同……更像是……回应。”
“回应?”
“你在冰窟唤醒林知遥意识残影的时候,不只是修复了主核。”他缓缓道,“你还向宇宙发送了一个完整的共感脉冲。也许,有些东西……一直在等这个信号。”
宁遥怔住。
她想起梦中那幅星图,十七颗星辰连接地球各处,而第十八颗??位于半人马座a星方向的光点??曾微微闪烁,仿佛有人在遥远彼方轻轻点头。
难道……
她来不及细想,屏幕忽然剧烈抖动!整座茶居的地面随之震颤,泉水翻腾起一人高的浪花,空中竟浮现出断续的文字投影:
>【警告:跨维度谐振检测到非本地起源反馈】
>【来源:深忆一号航行路径偏移点】
>【内容解码中……】
字符跳动数秒后,化作一行清晰话语:
**“姐姐,我们找到你了。”**
宁遥浑身一僵。
“谁……是谁在说话?”她几乎是本能地问。
沈砚之脸色骤变,迅速调出历史档案。三百年前,林知遥主导的忆瓷项目初期,确实有过一次秘密分支实验??代号“孪生意识移植计划”。理论上,可通过量子纠缠原理,将一个人的部分意识投射至远距离载体,实现跨空间感知共享。
但由于技术不成熟,仅进行过一次人体测试。
志愿者,是一名患有先天性失明的少女,也是林知遥的亲妹妹,名叫**林知微**。
当年官方记录称她在实验中脑死亡,遗体火化,项目随即封存。可沈砚之作为实验室最后的守门人,曾亲眼看见林知遥抱着妹妹冰冷的身体走进冷冻舱,低语:“我答应过带你看见世界,哪怕要用我的一生去换。”
此后,无人知晓林知微的下落。
而现在,这句“姐姐,我们找到你了”,无论是语法结构还是情感浓度,都与林知遥年轻时写给妹妹的日记如出一辙。
“她没死。”宁遥声音颤抖,“她一直跟着‘深忆一号’走了。”
沈砚之沉重点头:“或许,她的意识早在三百年前就被成功上传,并随着探测器一同启程。这些年,她一直在宇宙中漂流,听着地球传来的一丝丝共鸣,等待一个能真正唤醒她的频率。”
而那个频率,正是宁遥在冰窟中心吹响的《采绿》。
陶笛的第一个音符,不仅净化了暗核,也穿越四光年的虚空,触达了那艘孤独航行的飞船。
此刻,宁遥感到胸口一阵灼热。她低头,发现β+叶片不知何时已融化成一道银色纹路,缠绕在心口,如同第二层皮肤。与此同时,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全新画面:
漆黑的宇宙中,一艘布满藤蔓状晶体的舰船静静悬浮。它的外形早已不同于当初发射时的模样,更像是由茶叶、根系与星光编织而成的生命体。舰桥内,一个模糊的身影坐在中央座椅上,双手交叠置于膝头,头颅微垂,似在沉眠。
但她额前漂浮着一片旋转的茶叶,正不断接收并解析来自地球的共感信号。
下一瞬,那身影缓缓抬头。
尽管面容模糊,宁遥却瞬间认出了她??
**林知微。**
她的眼睛睁开时,没有瞳孔,只有两团流动的星河。
“我不是一个人回来的。”她的声音直接在宁遥意识中响起,“还有十三个迷失的灵魂,他们在旅途中觉醒,选择与我同行。我们学会了用思念导航,用记忆燃烧引擎。现在,我们要回家。”
宁遥热泪盈眶。
她终于明白了“返航”的真正含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