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搬迁后。
随着进京人数快速增长。
有许多没有过所文书的人员被拒之城外。
这些人无处可去,却又不愿就此离开。
由此。
每处城门外都聚集了不少进不了城的人员。
原本,朝中有些官员的意见是武力驱赶。
京城外围十里内,不得有闲散人员。
宇文衍考虑这样也不是长久之计。
而且,这般做派也不利于商贸活动的发展。
考虑再三。
在保证京城防卫安全的前提下,允许这些人在城外临时停留。
并在广场周边修建了酒楼,会馆,商铺。
此举得到暂时不能进城人员的交口称赞。
聚集效应,使得城外商业圈迅速发展起来。
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朝廷大力发展商业贸易的背景下。
这样的处理方式,以及发展方向,符合当前的时代潮流。
想在城外停留,就得花钱吃住。
等到囊中羞涩,必然自行离去。
朝廷根本不用担心这些人会对京城防卫构成威胁。
这天。
广场上格外的热闹。
宇文衍率领文武百官齐聚于此,迎接远征吐谷浑大军凯旋。
在宇文恺的主持下。
工部于四月起,开始水泥硬化西方道和秦直道。
往西已经铺设到萧关,八百余里。
大概相当于长安到洛阳的距离。
往北铺设到了榆林县,距长安千里左右。
夕阳染红了西天云彩。
天空的火烧云仿佛被点燃了一般,美得让人窒息。
从地平线向上蔓延,层层叠叠。
云朵的边缘镀上了一层金边,像是熔化的金属在苍穹流淌。
偶尔有几缕深紫色的云丝穿插其间。
如同火焰中跳动的暗影,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深邃。
宽敞平坦的水泥官道上。
几道飞骑奔驰,像是从焰火红光中奔驰而来。
身后是一面迎风飘扬的周字龙旗。
沐浴在光彩四射的霞光中,显得庄严又神圣。
清脆的蹄踏声急促有力。
战马飞速而至,来到广场边缘勒马停下。
马儿扬蹄嘶鸣,似乎在表达回家的兴奋之情。
“老臣参见陛下!”
“末将参见陛下!”
王轨和李靖翻身下马,对着向他们走来的宇文衍单膝跪地,纳首便拜。
两人身后。
鱼俱罗,麦铁杖。
以及四象营的房彦谦,裴仁基,苏邕,高劢。
还有火器营的刘仁恩。
韩世锷,高表仁,贺若怀亮,杨玄感,韦圆成,史怀义六人紧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