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文明大战,较大的那种文明大战,都是这些原始律强者的代理人战争。
因为原始律之间,基本是不会拼个你死我活的。
至少以前是这样的。
但这一次,他感觉有些不太一样。
安言目光落在了远处那祭渊身上,这次不太一样就是这祭渊。
因为不管是那个恶神出现,还是最后牧神戈出现,这祭渊都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畏惧。
祭渊!
安言开始重新审视祭渊。
仙宝阁调查过祭渊,但知道的并不多,只知道对方是祭族有史以来最妖孽的天才。
安言微......
夜风拂过归忆岛的湖面,第十朵银花的第六片花瓣已完全展开,绿金交融的光晕如涟漪般扩散至整片水域。水底倒影中,万千细碎光影缓缓汇聚,仿佛无数微弱的心跳在黑暗深处共振。林晚站在浅水中,脚下的泥沙依旧冰凉,但她的心却像被某种恒久燃烧的火焰包裹着??那不是炽烈的灼烧,而是缓慢渗透骨髓的暖意。
她低头看着无字书封面上缠绕的光索,那个闭环的结仿佛在呼吸,每一次脉动都传递出一段记忆:陈砚年轻时站在第一座晶柱前宣誓的模样,他第一次听见百万人心声时跪地痛哭的夜晚,他在战争废墟中抱起一个失去双亲的孩子却无法安慰的沉默……这些画面不属于记录,也不属于预言,而是意识残存最真实的回响。
“你从未真正离开。”林晚轻声道,“你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
话音落下的瞬间,湖心忽然泛起一圈深紫色的波纹。不同于银花的柔光,那是一种沉郁而古老的频率,像是从时间裂缝中渗出的低语。紧接着,无字书自动翻页,第十六页空白处浮现出一行血红色的字迹:
>“当共感成为信仰,
>也必将引来亵渎者。
>
>有光之处,必生伪影。
>而这一次,敌人将披着救世之名而来。”
林晚瞳孔微缩。这文字没有署名,笔触扭曲如挣扎的藤蔓,与之前神圣温和的预言截然相反。她立刻意识到??这不是启示,是警告;不是来自高维意志,而是某个正在逼近的异化意识所留下的烙印。
她猛然抬头望向星空。启愿号基地的银草巨树依旧闪耀,但此刻,其中一片枝叶突然黯淡下来,随即剧烈震颤,如同被无形之手撕扯。监控系统同步传来警报:**B-7区共感节点出现逆流污染,频率呈现拟人化操控特征,疑似‘心核寄生’现象初现。**
林晚疾步奔向岸边,光索自动解开盘绕,随风飘起,竟在空中勾勒出一道星图轨迹??那是通往半人马座β星系边缘的一条废弃跃迁航道,曾用于运输早期难民,如今早已封闭。而在星图中央,一个本不该存在的心核信号正以极低频持续跳动,节奏诡异得如同梦呓。
“有人在模仿承印者的共鸣……”她喃喃道,“但目的不是连接,而是吞噬。”
与此同时,半人马座β-9空间站内。
这里原是联邦安置战后心理创伤患者的疗养中心,三百余名幸存者在此接受共感疏导治疗。他们中有失去全家的平民,有退役士兵,也有曾参与清洗行动而后悔终生的执行者。过去五年,在回声庭的帮助下,这座空间站被誉为“治愈之岛”,甚至成为共感教育的示范站点。
但现在,所有舱室的灯光都变成了暗红色。
中央大厅里,三百人整齐盘坐,双眼紧闭,心核统一发出一种近乎机械的蓝光。他们的表情平静得诡异,嘴角挂着相似的微笑,仿佛被同一段程序控制。而在他们前方的高台上,站着一个身穿白色长袍的男人??他叫谢临渊,曾是林知微的学生,也是最早研究共感神经网络的科学家之一。十年前因主张“强制共感净化计划”被驱逐出境,从此销声匿迹。
此刻,他的右手嵌入一台由人类颅骨与晶体融合而成的装置中,血液顺着导管流入核心,而他的左眼已完全变成金属色泽,不断扫描着下方人群的情绪波动。
“你们终于不再痛苦了。”他声音柔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仇恨、愧疚、悲伤……这些低等情绪只会撕裂文明。真正的和平,不是让每个人发声,而是让所有人同频。”
一名年轻女子突然睁开眼,颤抖着开口:“可……可是我还没说完我的故事……我想告诉那个死去的妹妹……我对不起她……”
谢临渊缓缓转头,目光落在她身上。“你的愧疚毫无意义。”他说,“它不能复活死者,只会腐蚀生者。现在,让我替你抹去它。”
女子张嘴欲言,下一秒,她的瞳孔骤然放大,心核光芒由暖黄转为冰冷的灰白。她重新闭上眼,脸上浮现出与其他人大同小异的笑容。
整个过程无声无息,却令人毛骨悚然。
而在遥远的归忆岛,林晚已启动湖底禁制。随着她念出古老咒语,九根沉眠已久的晶柱逐一升起,环绕第十朵银花形成护阵。无字书自动悬浮于空中,第十六页的文字开始变化:
>“谢临渊,代号‘净语者’,
>利用废弃的共感协议残片,
>构建‘集体静默系统’,
>以消除负面情绪为名,
>实则剥夺个体意志自由。
>
>其技术根源,
>来自林知微晚年未完成的手稿《终焉调律》。
>
>危险等级:灭灯级。”
林晚心头一震。林知微?她的老师,那位写下“听见即救赎”的先驱者,竟然留下了这样危险的思想碎片?
她迅速调阅档案库,终于在加密层级最深的记忆封印中找到了那段尘封记录:
??公元2238年冬,林知微病重垂危,曾在私人日志中写道:“我毕生追求共感,却发现它也有极限。当千万人同时哭泣,我们是否该允许一个人选择不听?当整个世界都在呐喊,有没有权利保留一片寂静?也许……真正的仁慈,不是强迫所有人连接,而是允许有人断开。”
正是这段话,被谢临渊断章取义,发展成了“情感清除理论”。
“他曲解了老师的本意!”林晚咬牙,“共感不是枷锁,而是桥梁!他却要用它筑起牢笼!”
就在此时,湖面突起狂澜。第十朵银花的第七片花瓣竟开始逆向收拢,光芒急剧衰减。与此同时,全球十七个主要共感节点同时报告异常:大量用户陷入深度恍惚状态,拒绝回应外界刺激,仅反复低语一句话:“安静……让我们都安静……”
林晚明白,谢临渊的系统已经开始扩散。他并非直接攻击,而是利用人们对痛苦的恐惧,悄然植入“无需感受”的诱惑。这种侵蚀比暴力更可怕??因为它让人自愿放弃灵魂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