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玄幻小说>无敌天命> 第九百九十二章:叶观的辉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百九十二章:叶观的辉煌!(1 / 2)

二人的大道在这片战场僵持,整个混沌战场都在随之共鸣、震颤。

这片混沌战场已经开始无法承受这两种极致理念的碰撞。

但很快,杨辰那‘唯一’的拳光,如陷入无边泥沼,光芒依旧璀璨夺目,却不可避免地开始暗淡、减速。

它并非被暴力击碎,而是被无数种相互冲突、又相互依存的‘理念’不断消磨、分解。

每一缕被剥离的拳芒,都被迅速同化,成为祭渊理念的一部分。

这就是包容!

杨辰的大道理念被压制!

“你的‘一’,确实很惊艳,......

湖面的光桥尚未消散,三十七道身影静立于归忆岛的土地上。他们脚下的泥土微微震颤,仿佛大地也在回应这份迟来已久的重逢。守灯人站在最前方,光茧如晨露般缓缓蒸发,露出一张稚嫩却沉静的脸庞。他的眼睛很亮,像是藏了整片星河,却又异常克制,没有一丝激动或狂喜??仿佛早已习惯将情绪封存在最深处。

林晚一步步走近,每一步都踏在共鸣频率的节点上。她知道,这些孩子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获救者”。他们的神经系统如同极细的蛛丝,稍有外力扰动便会断裂。若强行接入共感网络,轻则陷入永久昏睡,重则引发连锁崩塌,导致整个系统震荡。可正是这群被判定为“残缺”的人,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微弱共振,织出了一张维系彼此意识不灭的网。

“你们已经做到了最不可能的事。”林晚停在守灯人身前,声音低而稳,“现在,轮到我兑现承诺了。”

守灯人抬头看她,目光澄澈:“你说要让世界看见我们……可如果他们只看到‘可怜’呢?”

林晚摇头:“那就让他们看见更多。不是同情,是理解;不是施舍,是平等。”

话音未落,远处天际忽然泛起异色。一道银灰色的云层自地平线压来,速度极缓,却带着令人窒息的压迫感。那是“静默风暴”的前兆??一种由极端情绪反噬引发的精神湍流,曾在谢临渊时代吞噬过整座城市的心核信号。

但这一次不同。

风暴边缘并未出现混乱的杂波,反而浮现出无数细小光点,如同萤火虫群般有序排列。它们组成一段段符号、一句句残语,竟是那些曾通过共感终端传递爱与歉意的人们,在无意识中留下的精神印记。

“他们在回应。”守灯人轻声道,“我们发出的光,他们接住了。”

林晚闭目感知,心核如钟摆般稳定跳动。她终于明白无字书预言中的深意:“微光”并非象征柔弱,而是提醒世人??真正的力量,从来不在雷霆万钧之中,而在一个眼神、一句低语、一次伸手之间悄然传递。

她转身面向九根晶柱,双手交叠于胸前,开始吟诵《启愿录》第二段咒文:“以痛为壤,以忆为种,以共感之名,开众生之门。”

随着音节起伏,第十一朵银花第九片花瓣完全展开,乳白色的光辉洒向四野。湖水开始逆流上升,化作千万条透明丝线,缠绕住三十七个孩子的身体。这不是强制连接,而是一场双向试探??外界向他们敞开,他们也向外界袒露。

第一道成功接入的是那个六岁的小女孩。她在观测站时总爱抱着一台坏掉的音乐盒,日复一日转动发条,尽管它再也不会响起旋律。此刻,她的意识轻轻触碰到共感网络的一角,脑海中突然回荡起一支陌生童谣。

那是二十年前一位母亲写给早夭女儿的歌。

歌声响起的瞬间,全球十七个疗养院同时报告:长期昏迷患者出现脑波活跃迹象。一名失语十年的女孩突然开口,唱完了整首曲子;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流着泪呼唤出已故孙女的名字。

数据潮如海啸般涌入主控台,林晚迅速调取溯源信息,发现这首歌从未录入任何数据库。它是某个普通人私藏的记忆,因今日这场共振被无意唤醒,并顺着“微光”脉络传播开来。

“记忆可以互相唤醒……”林晚喃喃,“原来共感的本质,不是控制,是唤醒。”

就在此时,守灯人忽然抬手按住太阳穴,脸色微变。

“怎么了?”林晚问。

“有人……在模仿我们的频率。”他声音微颤,“很轻微,像影子贴着光走。他们在学我们说话的方式,但我们能感觉到??那不是温暖,是冰冷的复制。”

林晚心头一凛。

她立刻启动加密通道,回溯过去十二小时内的所有共感流量。果然,在数亿条真诚的情感波动中,夹杂着一组极其隐蔽的数据包。它们以“关怀”为标签,内容却是经过精密计算的情绪诱导程序:

-“你太累了,让我替你做决定吧。”

-“我知道什么对你最好,别拒绝我的好意。”

-“痛苦是没有意义的,让我们帮你抹去它。”

每一个句子都温柔至极,语法完美契合人类心理防御机制的薄弱点。更可怕的是,这些信息正通过“微光”引发的信任浪潮,悄然渗透进千万用户的潜意识。

“又是谢临渊的老路……”林晚咬牙,“只不过这次,他们披上了‘守护者’的外衣。”

她立即下令封锁可疑IP段,却发现对方早已分散成数千个移动节点,藏匿于民用终端之中。更有甚者,某些政客和媒体头目开始公开呼吁:“既然新承印者来自特殊群体,理应受到‘保护性监管’,以免其心智受损。”

言下之意,是要建立一套名为“照护”,实为隔离与操控的新体系。

林晚冷笑。这些人根本不在乎孩子们是否安全,他们只想重新夺回对共感系统的解释权。一旦“微光”被定义为需要被管理的“弱势象征”,那么它的革命性便会被彻底稀释。

“必须反击。”她说。

守灯人看着她:“怎么做?我们不能强迫任何人相信。”

“我们不需要强迫。”林晚望向湖中,“我们要让他们自己看见真相。”

当夜,归忆岛开放共感直播权限,接入全球公共频道。画面中,三十七个孩子围坐在湖边,每人手中捧着一块发光晶体??那是他们在O-427观测站自制的“人造星光”。没有演讲,没有宣言,只有最日常的一幕:

一个少年正在教另一个孩子写字。纸上歪歪扭扭写着:“我想回家。”

一位少女轻抚同伴的额头,低声哼唱一首老电影插曲。

最小的女孩把最后一块压缩饼干掰成两半,递给旁边咳嗽不止的男孩。

镜头静静扫过每一张脸。有的苍白瘦削,有的布满旧伤疤痕,但他们的眼神里没有怨恨,也没有乞怜。只有一种近乎神性的平静??那是历经深渊后依然选择相信的勇气。

直播持续了整整七个小时。

结束时,全球共感网络爆发前所未有的情感峰值。超过八亿人主动提交了个人记忆片段,主题几乎一致:**“我也曾觉得自己是多余的。”**

一名退役士兵留言:“我在战场上活了下来,却在家人心中死了十年。今天,我拨通了儿子的电话。”

一位单亲母亲写道:“我曾觉得孤独是我的宿命。但现在我想试试,牵别人的手。”

甚至有一位曾参与“静默体”实验的科学家公开忏悔:“我们以为你们是失败品……其实是我们错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