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头,府门台阶下的管皎儿见谢三真要将书稿扔了,不免提议:“这位郎君,这书扔了也是可惜,不若给我吧。”
“给你?”谢三迟疑。
“是。”管皎儿点头,“我会修复些字画,不若将这书给我带回去试试,若能修复也是好的。”
见她眼中爱惜之情不似作假,谢三想罢,将书稿给她:“也罢,送你吧。”
接过被淋湿的书稿,管皎儿爱若珍宝:“多谢郎君。”
-
镇国公主柳姒前脚刚来宣威,后脚刺史柳承明便也同样赶来。
而来此的理由则是:巡视治下郡县,考核官员。
宣威地处边防要处,极为重要,是以从此地开始并无不妥。
许是早有准备,宣威的官员倒未被柳承明逮出大不妥,只几个芝麻小官私德有亏,其余的也挑不出错处。
那头柳承明来到宣威开始“照顾”下属同僚,这头柳姒带着随她一路而来的夫人们简装出城赏景。
北边一望无际的漠上虽无青山秀水,却也观其浩瀚辽阔。
原本并无意外,可临到返程时,吴夫人与其女突然失踪,护卫一路的守卫遍寻不见踪迹。
这吴夫人就是之前曾邀如妙善入府弹琴的那户人家的夫人,住在姑臧城东。
其夫君身有官位,靠祖上功勋得的个荫官。
官员女眷失踪,还是同镇国公主外出游玩时失踪的,此事可大可小。
奈何带人找了一日,也始终没有音讯。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时,城门士兵却收到一支飞箭,箭头上钉着一方带字的血帕。
帕上写着:若要救人,就带上五万两银子,于三日后城北大窖山下换人。
经辨认,那方巾帕正是吴夫人的爱女,年仅十三的吴小娘子的。
听宣威县令说:城北百里外有一帮沙匪,神出鬼没,凶神恶煞。最喜欢截杀路过的商队,和掳拐孩童妇女。
县令曾派人前去剿匪,奈何沙匪嚣张凶悍,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这么多年,百姓出城大多提心吊胆,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沙匪掳走。
听得这个消息,柳姒便想着让柳承明带兵前去救出吴家母女,借此机会清剿沙匪,也算是为百姓除掉一害。
正当众人准备好五万两银子,准备按血帕上所写,先去大窖山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发生了。
那个年仅十三的吴小娘子,竟自己骑马逃了回来!
被人发现时,她已累得精疲力竭,趴在马背上昏迷不醒。
等人醒后,才知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