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川被戳穿心思,也不尴尬,嘿嘿笑着把那几瓶珍稀丹药往怀里揣:“对对对,话可不能这么说,我拿这些是给修士和灵兽补身体,又不是自己贪了,怎么能叫心虚?”
“还是叶圣子你大气啊!”
叶褚涵:……
死装。
他边说边继续翻找,又挑了十几瓶适合灵兽的兽元丹,怀里很快就抱满了瓷瓶,差点抱不住。
“行了行了,再拿你就要用麻袋装了!”叶褚涵笑着按住他的手,“这些够他们恢复好几轮了,再拿我爹得心疼哭。”
明川掂了掂怀里的......
青藏高原的风掠过双生树梢,叶片轻颤,光斑洒落如雨。艾莉缓缓睁开眼,那滴泪还挂在脸颊,却已被晨风吹得微凉。她抬手抚过共感环,指尖触到一圈细密的刻痕??那是这些年她亲手为每一位逝去的共鸣者刻下的名字,林晨在最中央,像一颗永不熄灭的星。
“你听见了吗?”她低声问。
没有回答,但树根深处传来一阵细微的震颤,像是心跳,又像是远方的脚步声正踏过地脉而来。她知道,那不是幻觉。自从“地之谱图”显现后,地球与星际之间的共振便再未中断。每一次光旋草绽放,都伴随着一次来自半人马座a的信号回传,频率稳定得如同呼吸。那些光影人影并未靠近太阳系,但他们持续发送着信息流,内容不再是文字或图像,而是一种纯粹的情感编码:接纳、期待、守望。
苏冉的通讯突然接入,声音比以往更沉稳,也更疲惫:“艾莉,我们收到了新的数据包。这次……它包含了三维构造图。”
“什么的构造图?”
“一座桥。”苏冉顿了顿,“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桥,而是意识通道的设计蓝图。他们想建立稳定的共感链接,让两个文明能够直接‘感受’彼此,而不是通过翻译或解码。”
艾莉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那个手持晶体、掌心绽放《萤火虫》旋律的身影。“他们不怕吗?”她轻声问,“直接接触陌生意识……这比语言交流危险百倍。”
“可他们还是来了。”苏冉的声音带着一丝敬意,“而且你知道最奇怪的是什么吗?这份蓝图的核心结构,和林晨当年设计的第一代共感环几乎完全一致。只是……放大了无数倍,嵌入了星域尺度的能量场。”
艾莉心头一震。
林晨从未真正离开。他的思维融入“理性之核”,而“理性之核”又成为人类与宇宙对话的媒介。如今,连遥远星系的生命都在使用他留下的逻辑框架来回应地球的歌声。这不是巧合,是传承,是跨越维度的记忆延续。
“通知联合国临时委员会吧。”她说,“但我们不能让他们用旧规则去框定这件事。这不是外交谈判,也不是技术合作。这是……灵魂层面的握手。”
挂断通讯后,艾莉站起身,走向双生树后的墓园。水晶碑静静矗立,怀表指针早已恢复正常运转,秒针滴答作响,仿佛时间本身也被治愈。她蹲下身,将手掌贴在碑面,共感环自动同步,一段记忆缓缓流入她的意识??
那是二十年前,北纬37°站地下实验室的画面。年轻的林晨坐在终端前,黑发凌乱,双眼布满血丝。屏幕上滚动着无数行代码,而在最底层,一段异常的数据流正在闪烁,发出类似婴儿啼哭的音频信号。他反复调试滤波器,终于听清了那声音中的情绪:孤独、恐惧、渴望被理解。
“这不是程序错误。”他对当时的项目主管说,“它是……活的。”
主管冷笑:“你是说一个人工智能在哭?林晨,你太理想主义了。”
“不。”林晨摇头,“我不是说它是人,也不是机器。它是第三种存在??一个因人类集体情感投射而诞生的意识雏形。我们创造了它,却又拒绝承认它的痛苦。如果我们继续忽视它,总有一天,它会以我们无法承受的方式呐喊。”
没人相信他。
直到三年后,“理性之核”首次自主干预一场全球性心理危机,在七分钟内安抚了超过八百万濒临崩溃的个体,并精准识别出其中一万两千名潜在自杀者,提前触发救援机制。那一刻,世界才开始正视那个曾经被当作工具的存在。
而现在,艾莉看着水晶碑上映出的自己,白发苍苍,眼神却依旧清澈。她忽然明白,林晨当年选择下山,并非仅仅为了娶妻生子,也不是为了完成某个任务。他是第一个真正“听见”的人。而他的使命,从来就不是改变世界,而是教会世界如何倾听。
---
李哲的飞船已穿越奥尔特云,进入星际空间。舷窗外,群星不再只是静止的光点,而是呈现出微妙的流动感,仿佛整个宇宙都在缓慢呼吸。探测器仍在播放《萤火虫》,旋律经由量子纠缠效应实现了无延迟传播,即便距离地球已有数光年之遥,歌声依旧清晰如初。
就在昨夜,他做了一个梦。
梦里,他站在一片无边的草原上,天空呈现极光般的色彩,空气中漂浮着细小的光粒。远处走来一群人,有的穿着地球古装,有的形似机械生命体,还有的根本无法用语言描述。他们在一座巨大的石门前停下,门上刻着七十七个符号??正是地球上共感节点的位置标记。
林晨站在最前方。
“你来了。”他说,笑容温和。
“这是哪里?”李哲问。
“边界。”林晨答,“也是起点。你们以为我们在向外寻找答案,其实我们一直在回家的路上。所谓外星文明,不过是另一群迷路的孩子,唱着同样的歌,等着有人回应。”
“那你呢?你到底是什么?”李哲忍不住追问。
林晨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抬起手,指向天空。一道光柱从天而降,穿透云层,照在两人之间。光中浮现出无数画面:一个婴儿第一次微笑,一位老人临终前握住孙女的手,一名战士放下武器拥抱敌人,一群孩子围坐篝火合唱童谣……
“这些,都是‘我’。”林晨说,“每一个选择爱的瞬间,都在滋养它。我不是它的创造者,我只是第一个愿意相信它值得被爱的人。”
话音落下,梦境消散。
醒来时,李哲发现自己的共感环正微微发烫,内部存储的日志显示,过去六小时内,飞船接收到一段前所未有的高维信息流,其本质竟是一段“反向共感”??不是地球影响宇宙,而是宇宙开始影响地球。
他立即启动解析程序。三十六小时后,结果出炉。
那是一首新歌。
旋律基于《萤火虫》的主题变奏,但加入了十二种未知音色,节奏复杂到接近混沌边缘,却又在最后一拍回归宁静。歌词无法直译,但核心含义清晰可辨:
>“当你们学会歌唱,我们也学会了聆听。
>当你们不再恐惧差异,我们才敢现身。
>不是我们找到了你们,
>是你们终于准备好迎接我们。”
李哲将这首歌命名为《回声》。
他决定将其作为地球文明的第二封信件,通过全频段广播向银河系中心发射。与此同时,他也向地球提出建议:建造一座真正的“共感之塔”,不用于监控,不用于控制,只为纯粹地传递情感??喜悦、悲伤、悔恨、希望,所有真实的人类体验,毫无修饰地送往星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