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秀姑的目光在韩娥身上停留了片刻,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赞许。她知道韩娥的建议是出于对国家和先皇的忠诚。经过一番沉思,彭秀姑终于缓缓开口:“韩爱卿所言甚是,明日早朝,便召集众臣,共同商议此事。”
韩娥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这不仅是对先皇的尊重,也是对大夏国未来的负责。她默默地祈祷,希望这场祭奠能够成为大夏国团结一心的象征,引领国家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翌日清晨,宣政殿内,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了小皇帝明昇的龙椅上。他端坐其上,稚嫩的脸庞上带着一丝不属于他年纪的严肃。左丞相戴寿,右丞相万胜,以及枢密院知院向大亨、张文炳等文武官员,身着朝服,分列两旁,如同两排肃穆的松柏。
彭太后,这位权倾朝野的女性,垂帘听政,她的身影在帘后若隐若现,给人一种神秘而不可侵犯的感觉。韩娥,宫中的女官,侍立一旁,她的目光坚定,身姿挺拔,如同一株在风中屹立不倒的翠竹。
明昇清了清嗓子,他的声音虽然稚嫩,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今日召集众爱卿前来,是请大家商议如何安葬先皇。”
宗伯刘桢,这位饱学之士,出列禀道,他的声音洪亮,回荡在大殿之中:“先皇开基创业,贵为天子,应按帝王礼仪安葬。”
彭皇太后的声音从帘后传来,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可有规定?”
刘桢恭敬地回答:“《礼记》曰:‘天子死,七日而殡,七月而葬。’”
戴寿、万胜、向大亨也纷纷表示同意刘桢的意见,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先皇的尊敬和对传统的坚守。但是,张文柄却极力反对,他的声音尖锐,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子,划破了大殿的宁静。
彭太后的声音再次响起,这次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决断:“先皇一生辛苦,还是早日入土为安!”
万胜出列奏道,他的声音如同战场上的战鼓,激昂而有力:“既然不按帝王礼仪安葬先皇,臣等主张举行盛大隆重的葬礼,举国哀悼!”
小皇帝明昇,面对这样的场面,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他转身,与身后帘子内的太后商议。彭秀姑,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严,依然不改决定。
明昇下旨道,他的声音虽然不大,却透着一股坚定:“先皇一生简朴,我等应遵从遗愿,祭奠仪式从简,规模仅限永安寺内,不得扰民!”
万胜、刘祯据理力谏,他们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如同两股不同的力量在碰撞。彭太后将懿旨拿出,交与明昭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