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友仁轻蔑地道:“这一点,就连小人都看得到。韩将军,朱元璋此次进兵,主攻方向在哪里啊?”韩娥指着东边道:“当然是东边水路。”
韩娥又指着北边问道:“吴知院,傅友德大军会从哪里入蜀呢?”吴友仁沉思了一下道:“走金牛古道南下剑门。傅友德不会放弃最便捷的这条道。”
向大亨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轻松:“如此说来,明军伐蜀,无论从东面或北面进攻,都必将付出惨重代价!”
韩娥忧心忡忡地道:“我最担心傅友德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走阴平古道,从西边突然袭击成都!”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沉重,她知道,战争的残酷不仅仅在于正面的交锋,更在于那些出其不意的奇袭。
在场的将领们听着韩娥的分析,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敬意和信任。他们知道,韩娥不仅仅是一位女将军,更是一位战略家,她的每一个判断都可能决定着大夏的命运。而韩娥,她的心中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韩娥的担心如同一道阴影,笼罩在宣政殿的每个角落。四川西北面的阴平道,从甘肃陇南出发,经文县、平武直通江油至绵州,可以避开剑阁险关,直达成都平原,长七百里。这条道路险峻异常,平时只有樵夫和猎人敢于涉足,因地形偏僻险恶,易被忽视而显得更加隐蔽。《三国志》记载,魏国大将邓艾率部自阴平行无人之地七百里,出剑阁姜维军后,先进至江油,击破涪城、绵竹,进逼成都。刘禅震惊,自缚出降。
戴寿,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韩将军所言极是。自邓艾从阴平小路偷袭成都以后,历代据蜀者也多注重对阴平道的防御。”
吴友仁,这位精明的将领,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忧虑:“我军应该怎样防守呢?”
韩娥,她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东据江陵,北守汉中,四川之险才称稳固。自古四川与汉中之间的通道就只有金牛道和米仓道。四川重心在成都,由金牛道进出最为便捷。防守利州和剑门关被历代攻蜀、守蜀者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