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已经停了。
京都的清晨,帝宫之中,隐约是当今天下第一强者的羽皇李寻表情淡漠的坐在象征着九五至尊位置的皇座上,平静的看着下方大殿内群臣们的争吵。
羽朝立国不久,李寻草根出身,可这一切并不能说明羽朝没有人才。
裹挟大势登上皇位,他覆灭的终究只是一个前朝。
所谓的前朝,更具体一些的说,其实就是前朝皇室。
前朝不是没有忠诚于楚皇的臣子,相反,那位楚皇让大楚中兴,说得上是英明神武雄才大略,所以屠龙之战那一日......
风雪在山谷外咆哮了整整三天三夜,像一头困兽撞击着大地的边界。银叶林被厚厚积雪覆盖,枝条低垂,仿佛承受着某种无声的重量。心锚树却依旧挺立,树干深处透出微弱的光晕,一圈圈向外扩散,如同脉搏跳动,在极寒中维持着一个温暖的结界。
第四个清晨,天光未明,晚晚踩着齐膝深的雪走上山脊。她手里抱着一台老式录音机,外壳上贴着“研究院07号”的标签,是十年前苏璃亲手封存的那台。她说不清为什么今天非来不可,只是昨夜做了个梦??梦见苏璃站在一片无边的冰原上,背对着她,手中牵着一根细得几乎看不见的银线,线的另一端连向地底深处。
“你又在闹什么玄乎?”她一边呵气暖手,一边低声嘟囔,把录音机放在树根旁,按下播放键。
起初只有沙沙的杂音,像是风吹过枯草。接着,一段旋律缓缓浮现:是孩子们唱的《小星星》,走调得厉害,却笑得肆无忌惮。这是五年前山谷小学元旦汇演的现场录音。歌声响起的瞬间,整棵树的光晕忽然明亮了一瞬,雪粒从叶尖簌簌落下,化作雾气升腾。
晚晚怔住了。
她记得那天苏璃也在场。没有露面,但节目结束时,所有孩子的口袋里都莫名其妙多了一颗温热的糖果,包装纸上印着小小的银叶图案。
“你还记得这些啊……”她喃喃道,眼眶发热。
就在这时,录音机自动切换了下一首。不再是歌声,而是一段低语,断续、模糊,像是从极远处传来:
>“……晚晚,林九最近睡得好吗?”
她的呼吸一滞。
那是苏璃的声音。不是广播里的那种宏大回响,而是私密的、带着笑意的轻声呢喃,就像从前她们挤在同一张床上熬夜写报告时那样。
>“告诉他别总熬夜修协议……头发都要掉光了。”
晚晚猛地抬头四顾,四周唯有雪落无声。她颤抖着手按住暂停键,又立刻松开??生怕错过哪怕一秒。
>“还有……今年的银叶开得真早,是不是春天提前来了?你们有没有发现,北坡第三棵幼苗的叶子,背面开始泛蓝了?那是共感基因稳定的表现……比我们预计的快了至少三年。”
声音停顿了一下,仿佛在倾听什么。
>“……对不起,不能陪你们一起看数据了。但我知道,你们一直在做对的事。”
晚晚的眼泪终于滚落下来,砸在机器表面,凝成一颗冰珠。
“你从来都不是‘不能’,你是‘不愿’。”她哽咽着说,“你明明可以现身,可以回来吃一顿饭,可以抱一抱我!为什么非要藏在这种地方说话?”
风突然静止。
一片银叶从最高处飘落,不偏不倚落在她掌心。叶脉中的光丝缓缓流动,勾勒出两个字:
**“我在。”**
她再也说不出话,只能紧紧攥住那片叶子,任泪水融化雪水,浸湿衣袖。
---
与此同时,南极冰层之下三千米,“意识共振腔”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波动。
林九站在控制台前,额角渗着冷汗。监测屏上,能量曲线如巨浪般起伏,频率与苏璃当年的脑波图谱完全重合,甚至在某些节点出现了超越临界值的峰值。更诡异的是,整个腔体内部开始浮现出无数细小的光点,它们自发排列,逐渐形成一棵树的轮廓??正是心锚树的全息投影。
“这不是被动响应。”他盯着数据分析流,声音发紧,“她在主动调制地核锚点的能量输出。”
身旁的助手惊呼:“但协议规定,载体意识只能维持网络稳定,不得干预物理系统!她正在打破规则!”
“谁说的规则?”林九冷笑一声,手指飞快敲击键盘,“当初设定这条铁律的人,根本没想过会有一个人,愿意用自己全部的存在去爱这个世界。苏璃不是程序,她是活生生的心跳。而心跳,本就不该被编码限制。”
话音未落,主屏幕骤然变黑。
随即,一行文字浮现,字体熟悉得让他心头一颤:
>【林九:检测到全球a波同步率异常下降。
>北美东部、东亚沿海、西欧城市群出现大规模情感隔离征兆。
>初步判断:新型神经屏蔽技术正在扩散。
>建议立即启动“共鸣唤醒计划”。
>??S.L.】
林九盯着那串缩写,喉咙发紧。
那是苏璃的名字首字母。也是二十年前,她母亲在《安眠曲》母带标签上写下的署名方式。
“她知道。”他低声说,“她一直都在监控。”
“可‘唤醒计划’需要百万级自愿参与者进行深度共感链接,现在局势混乱,人们彼此怀疑,怎么可能做到?”助手摇头。
林九沉默片刻,忽然转身走向档案柜,抽出一份尘封已久的文件??《守望者名录》原始手稿。那是他用共感能力回溯每一位献祭者最后时刻所记录的内容,每一页都浸染着真实的情感温度。
他翻开第一页,轻声念道:
>“陈默,27岁,原净界基地通讯员。灾难夜选择留下重启信号塔,直至冻死。遗言:‘帮我给妈妈发条信息……就说,我做得不错。’”
他又翻到下一页:
>“阿依古丽,19岁,新疆共感试验志愿者。首次成功实现跨语言情绪传递。最后一刻,她笑着对镜头说:‘原来维吾尔语里的‘我爱你’,和汉语一样烫心。’”
一页页翻过,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曾为连接世界付出一切的灵魂。
“我们不需要强迫任何人。”林九将手稿放在扫描仪上,“我们只需要让他们听见这些人说过的话。”
---
七十二小时后,第一段音频通过残存的共感节点悄然传播。
没有标题,没有说明,只有一段段真实的声音片段,穿插在断电城市的应急广播之间:
一位老兵在战壕里哼唱家乡小调;
一对恋人隔着战火互道晚安;
一名医生在手术失败后跪地痛哭,却被患者家属轻轻抱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