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党争并未因这一次的暂时搁置而平息,反而在官员任免一事上再次激化。
一日,吏部呈上奏章,提议晋升一位守旧派官员为地方大员。改革派官员得知后,认为此人虽资历深厚,但思想守旧,在地方上恐会阻碍改革推行,坚决反对。
在御书房内,李亨看着两方的奏折,头痛不已。他对李泌说:“李爱卿,如今朝堂因官员任免之事,两派争执不下。若处理不当,恐会引发更大矛盾。你有何良策?”
李泌思索片刻,说道:“陛下,官员任免关乎国家治理,应以才能和品德为首要考量,而非党派之分。可设立专门的考核小组,对候选官员进行全面考核,包括其施政理念、过往政绩、品行操守等,以公正的考核结果为依据进行任免,如此或许能平息两派争执。”
李亨叹道:“也只能如此了。只是,党争之势已成,若不彻底解决,终是心头大患。”
与此同时,朝堂之外,两派官员也没闲着。守旧派官员们私下聚会,王崇一脸阴沉地说:“如今改革派势力渐大,若不加以遏制,我们这些老臣的地位恐会不保,祖宗留下的规矩也将被他们破坏殆尽。”
一位官员附和道:“王大人所言极是。他们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妄图颠覆传统。我们必须想办法打压他们的气焰。”
而在改革派这边,林羽与几位同僚也在商议对策。林羽神色坚定地说:“守旧派顽固不化,处处阻碍改革。若不打破他们的束缚,大唐如何能革新图强?我们必须团结起来,争取陛下的支持,推动改革继续前行。”
随着党争的愈演愈烈,朝廷的决策效率大幅下降。一项原本只需数日便可决定的政策,如今因两派的争执,往往要讨论数周仍无定论。地方上,因官员任免的不确定性,许多政务也陷入停滞。一些地区的百姓因政策的摇摆不定,对朝廷的信心也开始动摇。
在一次朝会上,李亨看着底下依旧争吵不休的群臣,终于忍不住发怒:“够了!朝堂之上,本应是为国家大计出谋划策之地,如今却成了你们党同伐异的战场。党争不止,大唐何以兴盛?朕命你们,即日起,停止无谓的争执,以国事为重,否则,朕绝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