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玄幻小说>师叔,你的法宝太不正经了> 第940章 您的旧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40章 您的旧友(1 / 2)

“只怕是价格难以思量……”李寒舟苦笑一声,若是通过买卖的方式来获取材料……他储物袋里的极品灵石一个掰成两个用,还真不太够。

李寒舟安静站立在庭院当中,仰头皱眉,喃喃自语。

……

正当他思量颇多的时候,山腰处传来一声弟子的呼喊声。

“师叔祖,有天子府的执法使前来找您。”

“天子府的人?”李寒舟有些惊讶。

洪元晟快步走了过来,他先是拱手行礼,道了句“见过师叔祖”

“礼节不必多言,说事。”李寒舟指了指一旁板凳......

夜色如墨,泼洒在撒哈拉的沙丘之上。风停了,星河低垂,仿佛伸手可摘。忆语花的花瓣微微收拢,像是倦怠的母亲合上了眼。十二名反向觉醒者盘坐于地,呼吸渐缓,蓝脉隐没于皮肤之下,如同退潮后的潮痕。

云昭却未入定。

她仰头望着那条横贯天际的银河,眼神深远。她知道,那封由亿万真实生命编织的“信”虽已送达,系统也已沉眠,但人类对秩序的渴望,永远不会真正熄灭。恐惧会再生长,控制会换皮重生??只是下一次,它或许不再叫“情感统合”,而会披上“心理健康”“社会效率”或“文明进化”的外衣。

她轻轻抚过颈后那道紫痕,它仍在发热,像一颗埋在血肉里的种子。

“你在想什么?”林知言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不知何时已坐在她身旁,手里捏着一块锈迹斑斑的金属片,边缘刻着模糊的波形纹路??那是当年中和炮核心组件的残骸,被他从瑞士基地外围捡回。

“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太天真了。”云昭低声说,“以为放一段视频,就能让那些人明白‘差异’的价值。可他们不是不懂,他们是害怕。”

林知言笑了,嘴角微扬,却不带嘲讽。“是啊,他们怕失控,怕孤独,怕自己不够好。所以才想把所有人塞进同一个模子,好让自己安心。”

他顿了顿,将金属片抛向空中。它划出一道弧线,落进沙里,悄无声息。

“可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他们越是想消灭差异,就越制造痛苦。因为真正的共鸣,从来不是同步心跳,而是听见对方的心跳不一样,还能说一句:‘我听见了。’”

云昭侧头看他,月光落在他脸上,勾勒出久经风霜的轮廓。十年前,他是全球最年轻的共鸣工程师,被誉为“心灵桥梁的建造者”。如今,他的名字早已被官方记录抹去,只剩下一个代号:“逆谣之源”。

“你说……还会有人来找麻烦吗?”她问。

“一定会。”林知言毫不迟疑,“而且这次,他们不会用炮,也不会用电磁波。他们会用更温柔的方式??比如教育、医疗、算法推荐。他们会告诉你:‘你的情绪不稳定,需要调节’;‘你的节奏不健康,建议接入标准节律训练’;‘你不快乐,是因为你还没学会与集体共振。’”

云昭闭上眼,仿佛已看见那样的未来:城市里,孩子们从小佩戴“情感校准手环”,学校考核“共情指数”;家庭中,父母因孩子“节奏偏离正常值”而焦虑就医;社交平台根据用户“情绪波动频率”自动推送安抚内容,直至所有人变得温顺、平静、一致。

那不是地狱,而是温柔的牢笼。

“所以我们得留下痕迹。”她说,“不只是忆语花,不只是祭坛。我们要让这种‘听见不同’的能力,变成一种可以传承的东西。”

林知言点头:“所以‘孤独学院’只是一个开始。”

就在这时,远处沙地上忽然泛起微光。

一朵新的忆语花,正从干涸的裂隙中缓缓钻出。它的茎干细弱,花瓣尚未展开,但内里那颗沙粒已隐隐闪烁,如同初生的星辰。

云昭起身走过去,蹲下身,指尖轻触花瓣。刹那间,一段记忆涌入脑海??

北欧小镇的冬夜,一个自闭症少年蜷缩在阁楼角落,耳朵贴着地板。楼下,家人正在欢庆节日,笑声喧闹。但他听不懂语言,也无法参与游戏。直到某一刻,他发现自己的脚踝能感知到母亲踩踏钢琴踏板的震动频率。那节奏很慢,带着犹豫,像是在压抑什么。他忽然意识到:妈妈也在害怕。怕他永远无法融入这个世界。

于是他爬到钢琴前,用手指敲出一段断续的旋律,模仿那踏板的节奏。母亲停下演奏,怔住。然后,她重新弹起,顺着他的节奏,一点点调整,最终两人竟合奏出一首从未写下的曲子。

那一晚,少年第一次感受到“被理解”。

而现在,这段记忆成了忆语花的养分。

林知言站在她身后,轻声道:“它在进化。不再只是接收远古共鸣,而是收集当下的真实。”

云昭站起身,望向远方。

她知道,这朵花不会说话,但它会“记得”。它把那些被忽视的情感、被误解的行为、被定义为“异常”的存在,一一收纳,化作种子,随风播撒。

只要还有人愿意安静下来,倾听自己内心的杂音,忆语花就会继续生长。

***

三个月后,东京。

地铁站内,一名穿校服的女孩静静站着,耳机挂在脖子上,却没有播放音乐。她盯着地面,目光专注。每当有人经过,她都会微微侧头,像是在捕捉某种无形的信号。

她叫千夏,十七岁,患有“节奏感知过敏症”??这是“全球情感统合计划”推行后新设立的诊断类别。她的神经系统会对人群步伐的微小偏差产生强烈不适,医生建议她每日接入“城市节律同步网”以稳定情绪。

但她拒绝了。

因为她发现,那些被系统判定为“紊乱”的脚步声里,藏着故事。

穿高跟鞋的上班族,右脚比左脚重半拍??她在忍受伤口未愈的旧疾;推婴儿车的母亲,步伐忽快忽慢??她在哄哭闹的孩子,同时回复老板的信息;流浪汉拖着塑料袋,节奏散乱如雨点??但他哼的小调,竟是三十年前一首禁歌的变奏……

这些声音,在统合系统的滤波器里,全都被归为“噪声”,予以消除。

可对她而言,那是活着的证据。

这天傍晚,她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一段音频文件,标题只有两个字:“听见”。

她戴上耳机,按下播放。

起初是风声,接着是脚步,然后是无数交织的人声??没有翻译,没有字幕,却有一种奇异的清晰感。她仿佛置身于伊斯坦布尔的石阶、阿拉斯加的礁石、西伯利亚的雪原……每一个声音都带着温度与重量,撞击她的耳膜,也撞击她的心脏。

最后,一个女声响起,低沉而坚定:

>“如果你正听着这段录音,说明你还没有放弃听的能力。

>也许你被认为‘不合群’,也许你被诊断为‘情绪失调’,也许你只是太安静,没人愿意等你开口。

>但请记住:你感受到的混乱,可能是别人看不见的真实。

>别急着修正自己。

>先问问内心:我到底在回应谁的节奏?”

音频结束。

千夏摘下耳机,泪水滑落。

她打开手机,录下一段声音:自己呼吸的节奏,笔尖划过笔记本的沙沙声,窗外雨滴打在铁皮屋檐上的噼啪响。她将这段音频上传至一个隐蔽的网络节点,附言:“这是我的节奏,我不完美,但它是真的。”

三小时后,冰岛“孤独学院”的服务器接收到这份数据。管理员将其编入课程资料库,编号:LY-0427。

与此同时,在南美安第斯山脉的一座山村,一位老萨满正围着篝火跳舞。他的舞步歪斜,左腿因年轻时冻伤而跛行。族人曾劝他学习“标准化仪式动作”,他说:“神明听的是心,不是脚。”

这晚,他忽然停下,抬头望天。

一颗流星划过。

他跪下,双手插入泥土,低声吟唱。歌声不成调,却与大地深处某股波动悄然共振。

同一时刻,撒哈拉的忆语花群集体震颤,花瓣齐齐转向南美方向。

云昭在梦中惊醒。

她感到一股熟悉的能量正在苏醒??不是来自地脉,也不是忆语花本身,而是某种更为原始的东西:**人类用身体讲述故事的本能**。

舞蹈、击掌、踏足、哼鸣……这些最古老的语言,从未消失,只是被文明层层覆盖。

而现在,它们正试图破土而出。

***

一年半后,日内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