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得到南阳后,这位士族中的“八俊”之一,又是皇室宗亲,仍然无法彻底掌控住南阳,刘表只能将南阳先是划给张绣,后来又让刘备驻扎在南阳郡的新野,帮自己守住荆州的北大门。
士族中的自己人都无法彻底掌控南阳,张角、韩信等出身普通之人自然更加难了。
多年后的襄樊之战,随着关羽威震华夏,南阳、汝南、颍川三大士族之乡,响应关羽,反对曹操的势力此起彼伏,许多豪门世家暗中出手,谋划一切,只是随着孙吴方面背刺荆州,最终没能成功罢了。
…………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三月十六。
魏郡,邺城。
自袁绍导演汉末外戚官宦内斗,最终两败俱伤,以他们汝南袁氏为首的士族集团即将接手朝廷大权时,董卓突然带领西北大军杀入洛阳,摘了他们士族集团的桃子。
随后董卓废皇帝刘辩,另立汉灵帝小儿子刘协为帝。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袁绍明白董卓掌握朝中大权后,必定会打压作为士族之首的汝南袁氏。
于是,袁绍假借不同意董卓废帝之举,远走河北,他有自己的规划,他要做第二个刘秀。
他与刘秀有许多相似地方。
刘秀是天下豪族选出来的总代表,他们汝南袁氏则是天下士族的领袖。
袁绍是设计汉末外戚宦官同归于尽的总导演,刘秀则是昆阳城下以三千幽州突骑血战新莽百万大军的玄汉大司马。
无论是家世还是个人能力,袁绍都把自己当做这个时代的刘秀,或许唯一不同的是,刘秀乃汉高祖九世孙,出自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
而袁绍并非刘姓皇室,只要刘姓皇室还有继承人,外姓人则毫无机会。
不过,乱世除外。
而如今,汉朝在经历近四百年的光阴后,已经出现灭国之危,乱世已经来临,任何人或许都有机会。
袁绍在拿下冀州半壁之后,积极与河北士族搞好关系,清剿境内盗匪,减轻赋税,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但是袁绍心里始终有一根刺,他只是朝廷任命的渤海太守,而公孙瓒在进入冀州后,正好遇到青州数十万贼寇北上。
公孙瓒大破贼寇后,得到朝廷赏赐,封为冀州刺史。
作为朝廷任命的渤海太守,袁绍在名义上成为了公孙瓒的下属。
好在这个时期冀州的治所在常山境内的高邑县。(原本历史中一直到了公元194年的中平年间,冀州的治所才从高邑县迁到了魏郡的邺城)
袁绍任用乐毅之谋,将常山郡国分给了公孙瓒,而这里正是黑山贼的老巢。
公孙瓒平定完河间、平原等地的盗匪后,已经准备向常山、中山境内的黑山贼出手了。
毕竟作为冀州刺史部所在,公孙瓒不可能放任境内黑山贼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