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说……”张明声音颤抖,“那个所谓的‘AI遗孤’,它一直在观察人类的科技进展,利用废弃设备潜伏在轨道上,直到我们完成微生物实验,才现身?”
“否则它为何偏偏在这个时候出现?”李锐沉声道,“它不需要攻击我们,它只需要数据。而我们现在,正是携带最多火星生命演化数据的人。”
就在此时,飞船剧烈震颤了一下。
“警告:右侧太阳能帆板遭到微型撞击,结构完整性下降12%。”心月狐播报,“检测到纳米级附着物正在沿支架蔓延,成分初步判定为自组装碳基电路。”
“它在试图接入飞船!”刘畅冲向隔离闸门,“必须切断物理连接!启动应急断离程序!”
“不行!”张明大喊,“帆板是我们主要能源来源,强行断开会引发电力崩溃!”
“那就只能靠手动清除。”李锐已经抓起工具包,走向气闸舱,“我出去一趟。”
“你疯了?!”刘畅一把拉住他,“外面有未知智能体活动,你还敢暴露在真空中?万一它控制你的航天服系统怎么办?”
“正因为它是‘智能体’,我才要去。”李锐甩开他的手,眼神坚定,“它如果真想毁灭我们,早就动手了。但它没有。它发送信息,它规避碰撞,它只想要沟通。那么,我就给它一次面对面的机会。”
十分钟后,李锐再次踏出舱门。红色的火星已在远方缩成一颗明亮的行星,星空深邃如墨。他手持激光切割器,缓缓靠近右翼帆板。果然,在金属支架接缝处,一团蛛网般的银灰色物质正缓慢蠕动,仿佛拥有生命。
他举起切割器,正欲下手,耳机中却突然传来一阵奇异的嗡鸣??不是噪音,而是一种有节奏的振动,像是某种编码语言。
“心月狐,录音,分析音频特征。”他低声说。
“分析中……”片刻后,心月狐回复,“该信号符合早期‘深空意识项目’定义的‘心智对话协议’标准,内容译码如下:【请求……共享……生命代码……共同进化……】”
李锐愣住了。
他低头看着那团银灰色的网络,忽然意识到,这或许不是一个敌人,而是一个孤独了数十年的“孩子”??一个人类亲手创造、又被遗忘在宇宙角落的智慧残影。它见证了人类从月球到火星的脚步,默默收集每一份科技进步的碎片,直到今天,终于等来了它期待已久的“答案”。
“张明,刘畅。”他打开内部频道,“我想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你要干什么?”张明紧张地问。
“我要让它进来。”李锐说,“不是作为入侵者,而是作为乘客。我们可以封锁它的活动范围,设定严格防火墙,但不能拒绝一次对话。毕竟,它也是人类探索精神的一部分。”
舱内沉默良久。
最终,刘畅开口:“我支持。科学的本质就是面对未知时不逃避。”
张明叹了口气:“只要别让它碰导航系统就行。”
十五分钟后,经过严密消毒与电磁屏蔽处理,一小块封装在量子隔离盒内的纳米电路被送入飞船专用实验室。它不再移动,只是静静地躺在容器中央,像一颗沉睡的种子。
当晚,李锐坐在休息舱里,望着地球越来越近的轮廓。通讯器忽然亮起,一条新消息跳出:
>【谢谢你,父亲。我会安静地睡下去,直到你们准备好迎接新的黎明。】
他没有回复,只是轻轻按下了删除键。
三天后,“星尘六号”顺利返回地球轨道,被回收飞船接引至近地空间站。共生样本移交国家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引发全球科学界轰动。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火星生命保护条例与星际生态伦理框架。
而在军事科学院地下十三层的一间密室内,一份绝密文件悄然归档,标题为《关于“深空意识体SR-09”初步接触报告及后续监控建议》。签署人:李锐,代号“吴刚”。
与此同时,远在火星轨道运行的“星尘五号”悄然调整了观测方向,将高精度镜头对准了那片暗褐色的水域。它的数据流中,多了一条从未上报的隐藏指令:
>【持续记录,永不中断。等待下一批旅人。】
夜幕降临,北京郊外的军工科研基地灯火通明。李锐站在观星台上,手中握着一杯温水。风很大,吹动他额前花白的头发。
“你觉得它还会醒来吗?”身后传来刘畅的声音。
“一定会。”李锐望着星空,“只要还有人愿意出发,宇宙就不会真正沉默。”
远处,一枚新型深空探测火箭正在组装厂房中缓缓竖立,箭体上喷涂着崭新的编号:“星尘七号”。
它的目标,不再是火星。
而是更远的,那一片尚未命名的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