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春色满棠> 第429章 想去改变,想去克服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9章 想去改变,想去克服了(2 / 2)

[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千里之外,孟梁安正行至昆仑山麓。

这里终年积雪,人迹罕至,却生长着一种传说中的药草??“雪心莲”,生于极寒之地,百年开花一次,花蕊含冰露,可解万毒之源。

她来此,并非为救人。

而是为了验证一个猜想:丙仲康当年未能完成“五行转生术”,除了《五蠹?终章》缺失外,是否还缺一味关键药材?

她在雪地中跋涉七日,冻伤双手,终于在一处断崖背阴面发现两株即将凋零的雪心莲。采下时,花瓣触手即碎,宛如叹息。

当晚,她在岩洞中生火,取出随身携带的《五蠹经》残页对照研究。忽然发现一段隐文,在特定温度与湿度下才会显现:

>“欲逆生死,必借纯阴之体、至寒之药、至诚之心。三者缺一,则魂飞魄散。”

她心头一震。

“至诚之心”??这才是真正门槛。丙仲康一生算计,从未真心为一人付出,如何能得此药效?

难怪他只能靠替身苟延,无法真正重生。

她将雪心莲封存,未用,只记下生长环境与周期,准备带回春棠馆培育。

归途中,偶遇一支逃难队伍。原是西域小国遭战火洗劫,百姓流离失所,途中又染上热疫,高烧不退。

她毫不犹豫停下药车,就地扎营施救。

一名小女孩蜷缩在母亲怀里,呼吸微弱,脸颊滚烫。孟梁安搭脉后,发现竟是罕见的“赤脉症”,需用雪心莲蕊中冰露调和三日方可缓解。

随行弟子劝阻:“这是最后一株了,若用了,研究就白费了。”

她看着女孩干裂的嘴唇,轻轻摇头:“研究是为了救人。现在,她就是最重要的研究。”

冰露滴入药汁,喂入女孩口中。当夜,高烧退去,孩子睁开眼,第一句话是:“阿娘,我梦见花园里开了好多白花。”

孟梁安坐在帐外,仰望星空,忽然觉得疲惫如潮水般涌来。

她老了。

骨头时常酸痛,夜里难以入睡,有时写字手会抖。她知道,冥露虽解,余毒仍在侵蚀她的经脉。或许再过几年,她便再也走不动了。

但她不悔。

次日清晨,她召集所有受助者,教他们辨认常见草药,传授基础急救之法。临行前,将一本简化版《医诫录》交给一位年轻女子:“你识字,也肯学。从今天起,你就是这里的医者。”

女子颤抖接过,泪流满面。

车队启程时,全村人跪送十里。孩子们追着车跑,直到力竭。

孟梁安掀起帘子,最后一次回望那片贫瘠却坚韧的土地。

她知道,自己带不走所有人,但只要留下一颗种子,总有一天,会长成遮荫的大树。

两年后,春棠馆迎来一位特殊访客。

是个约莫十二岁的男孩,衣衫褴褛,眼神警惕,手中紧紧攥着一朵干枯的白棠花。

“我要找孟梁安。”他说。

知棠亲自接见。

男孩掏出一封信,纸已泛黄,边角破损,但字迹清晰:

>“若有人持此信而来,

>便是我在昆仑山所救孩童之弟。

>其姐今应已痊愈,望收留教导,

>使其知医、守仁、不畏苦。”

>

>??梁

知棠读罢,泪水滑落。

她蹲下身,握住男孩的手:“欢迎回家。”

同日,西北传来捷报:昔日陇西疫村已恢复生机,村民自发组建“白棠义医队”,两年内救治周边六县百姓逾三千人。而那棵老槐树旁,新栽的海棠林已成规模,春来花开如雪,当地人称之为“医者林”。

而在更遥远的南方海岛,一场风暴过后,渔民在礁石间发现一艘破损小船。船上有具女尸,面容安详,袖口绣着一朵褪色的海棠。怀中紧抱一只防水木匣,内藏一本笔记,最后一页写着:

>“今日行至海天交接处,

>忽觉此身轻如鸿毛。

>或将归矣。

>然无憾。

>因我知道,

>每一朵棠花绽放时,

>都有人记得那个提灯走路的女人。”

>

>??梁安绝笔

消息传回春棠馆,举馆默哀三日。

知棠将那本笔记供于医祖像前,与“生生不息丸”玉瓶并列。她未哭,只在日记中写道:

>“娘说,灯已传,路尚远。

>今日我才真正明白,

>她从未离开。

>她活在每一个选择善良的瞬间,

>活在每一剂不掺假的药方里,

>活在我们继续前行的脚步中。”

十年后,天下大治。

民间流传一首童谣:

>“春来不见旧时人,

>却见棠花处处新。

>若问恩公何处去,

>笑指长路有灯痕。”

据说,在某些风雨交加的夜晚,仍有旅人声称看见一辆旧药车缓缓驶过荒野,车内坐着一位素衣女子,正低头写着什么。待走近细看,车上空无一人,唯有一盏蓝焰灯静静燃烧,照亮路边新开的白棠。

风过处,花瓣纷飞,如雪,如诉,如永恒不灭的誓言。

𝟸 ⑥ 𝟸 𝓍 𝐒 . 𝘾o 𝐌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