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如今还没有被全部消化,那些早早过来的商户就已经挣得盆满钵满。
毕竟这些新地方,百姓还没吃饱过肚子,就能用极低的价钱雇工,货物用市场价卖出去,挣得的差价几乎是成本的几倍不止。
但也就只有开头有这样的好日子,官府睁只眼闭只眼,等市场稳固了,百姓的日子好过些了,官府的大棒就要落下来,突然就变了一副面孔,在意起了“泥腿子”们的待遇。
以前商户们还会闹一闹,但在经历了西夏之后,发现这就是官府的惯用手段。
看在开头确实能占到便宜的份上,商户们倒也乐得配合官府,毕竟就算后头挣得不如前头多,那也还有得挣,先抢占了市场,总比晚来的好。
阮地拿下思播的消息没有引起半点波澜,甚至没有什么大型战事。
原本的土司们臣服得很快——他们是先享受了阮地带来的好处,族群中的壮年人能吃饱了,老人不会饿死,孩子有读书识字,如果这个时候再反抗,族人头一个不肯。
就算过了族人这一关,他们拿什么去和阮地的汉人对抗?凭刀枪去和火枪对抗?
在被阮地汉人支持的过程中,他们见识了能在十几米开外要人性命的火枪,见识了能拆卸下来搬运的奇怪小炮,还有能让远处的人仿佛近在咫尺的千里镜。
既然打不过,不打还有好日子过,那就臣服吧。
反正实在不行,还能跑回山上,总能活下去,阮地势大,他们就能借势。
阮地不行了,他们也有活路,汉人的势力强强弱弱,来了走走了来,低头不丢人!又不是没低过。
“要修路?”曾经的土司,如今的村长看着女吏,她警惕地说,“我早就说过,我们不服徭役!”
女吏温声细语:“不是徭役,只是雇工,如今也不是农忙的时候,许多村民家的父母就能打理田地,年轻儿女难道不想多挣一些么?修路一天管三顿饭,按修好的路的长度给钱,修的多,修的好,拿到的工钱就多,干一个月,只要不是好吃懒做,出工不出力,一个月怎么也得挣两百多。”
村长想了想,两百多,阮地的一斤米三四块,这个价也不算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