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将来了兴趣,让偏将细说。
“若她只是挣钱,不过一豪商而已,莫说咱们,就是百姓也绝不会高看她。”偏将,“但她这些年掏钱修路,又照顾孤寡老弱,建了孤儿院,自己都养了十多个孤儿,宋国去国当日,她还支了摊子施粥施粮。”
守将点了点头。
他们其实也不在乎这个叫徐细柳的女人是真正的大善人还是邀取名利。
只要现在她有用就行。
至于她是好是坏,那是女吏和官员们要分辨的事。
新修的吕宅里,徐细柳正在喝茶,她如今的日子很好过,长子已经成人,现在正在她手下做事,小女儿被她送去了青州读书,丈夫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在发现妻子很有本事之后立刻躺平,每日就是乐呵呵的到处转转,听别人恭维他。
不过虽然攒下了不少家业,但徐细柳从不请仆人,于是新宅建的不算大,一家人打扫起来很快。
家里人少,清静。
所以军营来人的时候,是徐细柳自己去开的门。
听明来意以后,徐细柳披上外袍,匆匆进了军营。
她看见军营外的百姓,也不由瞪大了眼睛,一眼看不到头。
她连忙跟着引路的士兵进去。
虽说这军营在此处已有许多年,但徐细柳却从没进来过,周围也没有百姓能进去,只有士兵们偶尔休沐时能出来走一走,这些兵与宋国的兵截然不同,他们都是读过书的!说话也文雅,从不仗势欺人,说话也是极好听,见人就是“婶婶、小妹、阿叔”,仿佛这里的人都与他们有关系。
百姓喜欢他们,强壮!又不找麻烦,不惹人厌,还很有钱。
因着这些兵的缘故,百姓们的日子都好过了,许多人家都以为,就算自家的孩子不成器,读不好书,算不好账也不碍事,大不了将来到军营外新修的那条街上摆个摊子,只要不吃坏这些当兵的肚子,养活自己总不艰难。
守将看见徐细柳被带进来,很客气的叫她坐,又叫人去倒茶。
“徐老板。”守将笑着请教,“不知外面的乡亲是为何事要围营?这样的场景我未曾见过,还请解惑。”
徐细柳捧着茶杯,她虽然第一次进军营,但只是有些惶恐,并不怎么害怕,她想了想说:“将军,倒也不是为了别的,乡亲们也绝无恶意,只是……听说驻军要撤走,心急而已。”
守将更不明白了:“这有什么可心急的?难道是有些士兵不守规矩?做了什么坏事?”
“不是不是。”徐细柳连忙摇头:“并非如此,驻军军规颇严,没有坏事,只是……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