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码头上的东瀛人,但凡有点本事的,都想着多攒钱,等自己干不动了,就带着家里人到青州去,只要家里的孩子懂事,肯学汉话,到青州找个活,拿个工作凭证不难,老的就能投靠他们,拿到家属凭证。
等他们孙子那一辈,孙子的孙子,总有成为华国人,拿到永久凭证的机会。
实在不行被送回东瀛,手里有钱,起码也能勉强过活。
“高丽人也来了。”学生指向不远处的一群人,穿着白衣,看一眼便撇嘴,“还是那副穷酸样。”
高丽人穷是天下皆知的,东瀛贵族好歹好能吃到腌菜,高丽贵族可连腌菜都吃不上,当地没有小麦,面粉还要到华国来买。
“听说高丽国王在青州置办了宅子,已经大半年没回高丽了,叫大臣们辅佐王子治国。”学生十分不屑,“即便国王是废物,也不该如此!”
静子笑道:“你都说了,他待在高丽连面条都吃不上,何苦还待着呢?到底是个凡人,没有阮姐那样经世济民的心。”
学生点头:“不知何时能见到阮姐。”
阮响的大名如今在东瀛都是传遍了的,在靠海的地方倒是知道阮响是华国的首脑,但在内陆,阮响则是华国的神——虽然是个外来神,但不妨碍普通平民在家里供上她的小像,日日膜拜了。
如今东瀛的读书人,尤其是家境一般的,都认为华国的道理才是世间真理,阮响的每一句话都是圣训,东瀛想要好,就要全面的学习华国。
不仅要抛弃天皇,还要抛弃所有旧制度,必须扫盲,必须解放妇女,必须动员底层平民。
甚至更偏激的还认为,东瀛本就很难粮食自给,那就全然抛弃粮食,毕竟他们可以找华国买,本国可以种经济作物,茶叶或者水果,随便什么,能挣钱的就种,搞养殖业,建工厂,总之,只要全然的向华国靠齐,那么不仅可以挣到钱,还能得到华国的帮助。
另一名学生也凑过来,她一望过去,自然也看到了那显眼的白衣人,她皱了皱鼻子,很是嫌恶地说:“那群人怎么也来了?哼,高丽,碰瓷高句丽,凭他们倒也配。”
在华国还由辽宋两个大宗统治的时候,高丽自然就只说自己是高丽,与高句丽没有半点关系。
“自从十年前,华国建国之后,那群人便脸都不要了!与咱们写国书都说是高句丽的后人——华国辽东的政权,与他们有什么相关?呸!无非就是想给自己认个妈,好叫华国看他们亲近些,真不要脸!”
静子失笑:“你们倒是消息灵通。”
学生气道:“他们都喊了十年了!!”
“我们、我们东瀛,那还是徐福当年带去的童男童女延续到如今的,若说血脉,不比他们近?他们纯粹是自己瞎编,咱们这个可是连汉人都承认的!”
学生们虽然认为徐福到底有没有到东瀛,那些童男童女到底是不是他们祖宗,这是个未知数。
不过却也认为,即便童男童女不是他们的祖宗,他们的祖宗也肯定是从华国迁徙过去的,智人来到亚洲,或许那时候东瀛还不是岛,还有连接大陆的通道,于是那时候在中原的人到了东瀛,就此休养生息。
反正比起高丽,他们和汉人更相像。
至于为什么高丽不像……
学生尖声说:“他们实在太不要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