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800、借刀杀人(2 / 2)

[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当她抵达塔顶时,天空骤然变色。乌云翻滚,却不落雨,反而在高空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状结构,宛如一只睁开的眼睛俯视大地。

她将蓝色晶体重新嵌入发射核心,双手合十,贴于胸前。

“我不是要改变世界。”她闭着眼,声音轻得像风,“我只是想让每一个曾被迫忘记的人,有机会说一句:我记得。”

然后,她摇响铜铃。

叮??

第一声,青海戈壁的一座废弃疗养院里,尘封三十年的档案柜自动弹开,一张张泛黄的照片飘落而出,全是婴儿时期的合影,背后写着亲笔字:“我的宝贝,愿你平安长大。”

第二声,内蒙古草原某牧民家中,一台老旧收音机突然启动,播放出一段1978年的新闻播报:“今日天气晴朗,气温回升……另据消息,边境地区发现多名身份不明儿童,请知情者速与当地派出所联系。”

可那播音员的声音,分明是一个年轻女子的哭腔。

第三声,广州一栋老居民楼顶层,一位独居老人猛然惊醒,冲到镜子前撕开衬衫。他胸口赫然有一道手术疤痕,下方皮肤隐隐浮现一行荧光文字:“情感抑制系统?序列号A3291”。

他颤抖着伸手触摸,那行字竟开始闪烁,并缓缓拼出新的信息:

**“记忆恢复进度:17%……检测到强烈母爱信号……继续解码中。”**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无数人感到胸口发热,仿佛有东西在体内苏醒。

北京地铁车厢内,一名白领女性突然捂住脸失声痛哭。同事慌忙询问,她摇头哽咽:“我想起来了……我妈不是病死的,她是被带走的。因为她说了一句‘我不想让孩子变成机器’……”

上海一家养老院,一位失语多年的老人挣扎着写下两个字:**“小禾。”**

成都某个地下音乐酒吧,主唱抱着吉他唱完一首原创歌曲后,突然愣住:“这词……不是我写的。是一个叫‘林晚’的女孩留给我的。她说,等人们愿意听了,就替她唱出来。”

这场无形的觉醒浪潮持续了整整七十二小时。

政府紧急召开会议,宣布成立“历史情感修复委员会”,全面开放“清心工程”绝密档案。首批解禁文件显示,该项目共涉及四千二百六十七个实验点,直接关联失踪人口逾十二万人,其中百分之八十九为女性及儿童。

更令人震撼的是,许多所谓“自愿接受情绪调控”的公民,实际上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注射纳米级记忆干扰剂,其作用机制并非删除记忆,而是将其压缩至潜意识深层,形成“情感休眠态”。

换句话说??他们一直记得,只是不能表达。

民间反应空前激烈。一夜之间,“灯火计划”升级为全民行动。人们自发组织“记忆唤醒小组”,带着录音设备走访偏远山村,收集口述史;学校开设“真实历史课”,让学生聆听父母辈未曾讲出口的伤痛;医院设立“情感复苏门诊”,帮助患者逐步重建被封锁的情绪通路。

而念灯,成了这场风暴的核心。

但她拒绝接受采访,拒绝担任任何职务,甚至不愿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每天清晨,她仍会去纪念馆扫地、浇水、给孩子们讲故事。唯一不同的是,如今她身边总跟着一个穿红裙的小女孩??那是她在寻亲联盟协助下找到的最后一位“错误样本”幸存者,名叫**念芽**,是她母亲念归当年在逃亡途中被迫托付给农户的女儿。

“姐姐。”念芽常拉着她的衣角问,“我们会一直在一起吗?”

“会。”念灯总是回答,“除非这个世界再次决定让我们分开。”

“那我们就再把它吵醒一次。”小女孩眨眨眼,“用铃铛,用歌声,用大声地说‘我想你’。”

夏末的一个清晨,念灯收到一封匿名信。

信封里没有字,只有一小撮灰烬,以及一根烧焦的录音带残片。经技术还原后,播放出一段断续的对话:

>“报告长官,所有主控机均已销毁。”

>“不,还有一个。”

>“哪个?”

>“人心。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系统就永远无法真正关闭。”

>(枪响)

>(临终低语):“告诉小禾……对不起,我也是被迫的。”

念灯将灰烬倒入陶罐,与忆莲一同安放。

她知道,这场战争从未真正结束,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

冬天再次来临前,国家正式立法废除一切形式的心理强制干预技术,并在纪念馆旁建立“记忆之园”,种植十万株忆莲。每年春分,全国同步举行“还名仪式”??为那些曾被抹去身份的人补办出生证明,重新赋予他们原本的名字。

有一位百岁老人,在拿到自己真正的姓名证书时,颤巍巍地摸着纸上三个字,哭了整夜。他是第一个被植入芯片的试验体,代号“零号样本”。医生曾断言他终生无法产生真实情绪,可此刻,他的眼泪滚烫得足以融化冰雪。

除夕夜,大雪纷飞。

纪念馆内外挤满了人。他们不是来祈福,而是来“还愿”的??把曾经不敢说的话,写成纸条投入火盆,让风带着它们升向星空。

念灯站在门口,看着漫天雪花绕着油灯旋转,一如母亲所说。

“奶奶。”念芽跑过来抱住她,“雪真的绕着灯转了!”

沈秋兰拄着拐走出来,红棉袄终于织好了,套在孙女身上正合适。

“你娘说得对。”老人望着天,“雪不会乱落。它认得回家的路。”

午夜钟声响起时,念灯再次举起铜铃。

三千人屏息静立。

她轻轻一摇??

叮……

歌声响起,起初微弱,继而澎湃,最终汇成一片浩瀚的海洋:

>“月儿高,挂树梢,娘亲不来我不跑……”

远处山巅,一朵忆莲在雪中悄然绽放。

科学家至今无法解释它的生存机制:它不需要阳光,不怕严寒,根系能穿透混凝土,花朵寿命仅六个时辰,却能在凋谢瞬间释放出大量负离子,净化方圆百米内的空气。

有人猜测,它是某种生物记忆载体。

也有人说,它是爱的具象化。

但住在纪念馆附近的老人们坚信??

每当有人真心呼唤所爱之人的名字,忆莲就会多开一朵。

而只要它还在开,这个世界就还没有彻底忘记。

𝟸  𝟔  𝟸  𝙓  S .  Co  𝓜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