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您干嘛,再说,这东西没什么成本的,都是自家矿上开采出来的。”
惠庆这才点点头,“行吧,要是我之后查到价格,定要给你钱的。”
“行吧行吧,哦,对了还有这个,给少爷的。”
李乐又从包里摸出一个长筒一样的东西递给惠庆。
“这是啥?诶?望远镜?”
“嗯,单筒望远镜,微光夜视,充氮三防,12倍变焦,带坐标测距功能,您不是有时候带孩子看球赛么,正好。”
“这个也挺贵的吧?CELESTRON?”
“星特朗,没花钱,您看这边边儿磨的,是当地一个叫肯纳纳的好朋友哭着喊着硬要送我的,我拿着也没什么用。”
惠庆看看望远镜上的磨损的印子,打开盖儿,对着窗外看了眼,对面教学楼黑板上的板书都看的一清二楚。点点头,“那我就谢谢啦。”
“咱爷俩还客气啥。”
惠庆把东西收好,顺势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大信封递给李乐,“哦,对了,这个给你。”
“啥啊?”
“咱们的那个和吉大吕申教授一起做的那个关于东北工业单位制社会转型的研究课题。评审拖了一段时间,上上个月刚通过,这是结题证书。”
“还有吕教授那边吉大和咱们学校给的奖励,一共三万多块,加上剩的科研资金,大伙儿分了分,你的是四千块。”
李乐打开信封,钞票扔到一边,先看了看证书,瞧见上面写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负责人惠庆”、“主要参与人吕申、李乐、连祺....”,还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的大红章,摸着笑了半天,这才美滋滋又装了回去。
“诶,钱收好。”惠庆指了指。
李乐一摆手,“嗨,我用不着,放您这儿,当活动经费使呗。再有,您不是上学期还说,要再收个研究生的么?留着,请小师弟或者师妹吃饭唱歌。诶,人来了么?姓啥?哪儿的?”
“呵呵呵,没收。”
“哦,没收就没.....啥?您没收?”
“你这什么表情?”
“呃...没什么,就,哎呀,您怎么就不收了?”
“没精力,没时间,没看好的。”惠庆叹了口气,“聊了几个找上门的,还有系里推荐的,都不成,要么基础理论不牢,要么缺乏科研基础或经验,考上来的,分高但考试分数与研究能力不匹配,等明年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