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林厝现在重点就搞两件事!一是巩固滩涂养殖,石斑、对虾,这个老本行,二是借着镇里、市里规划海峡农贸的东风,引进合作,比如那边带来的新式水果、蔬菜,搞标准化种苗培育,这几个搞好,村里年轻人就不用都往外跑讨生活。”
李乐注意到林国栋的眼中充满了对村子未来发展的热切,并无半点需要看谁脸色行事的局促。
相比陈厝村陈旺那带着枷锁般的应酬,这里连窗外的海风都似乎带着更自由畅快的气息。
“村里还琢磨着,能不能把在国外、外地打拼的林家人组织起来,不是让他们回来摆谱,是想请他们帮村里引点技术、拉点投资回来!这才是正路子.....”
李乐安静地听着,目光扫过林国栋办公室墙上贴着的一张手绘的、标注着“林厝村经济发展五年规划草图”的大图纸,上面用红蓝铅笔划着“冷冻厂扩建”、“牡蛎新品种推广”、“滨海休闲渔家乐”等字样。
虽然粗糙,却透着勃勃生机。
嘿,看来,这滩涂上的风,吹到两个村子,却变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味道。
。。。。。。。
咸湿的海风钻过窗缝,掀动着梅苹住的,那间全是暧昧的粉色墙纸的房间里,一张借来的折叠桌上铺陈的纸张。
梅苹坐在床沿,修长脖颈低垂着,看着膝上的笔记,眉头微皱,咬了咬手上的圆珠笔,又在本子上划掉几个字。
重新抬头时,沉静的目光透过镜片,环视着挤在狭小空间里的四个人,正把今天拍的照片导入笔记本电脑的姬小雅,戴着耳机,奋笔疾书。誊录录音笔里记录的的许言,正在和李乐一起翻阅着地方志的蔡东照。
“好了,大家停一下。”
四人抬起头,放下手里的东西。
“经过今天初步接触,信息量很大。接下来,田野工作要扎下去,得把骨架搭起来。我把工作给分配一下。”
“诶。”
“好的。”
“您说。”
几人应着。
“小雅,你负责影像资料的拍摄归档,把拍的所有照片,按地点、场景、时间三个维度建立文件夹。关键场景要有文字说明,哪怕只有一句话。相机存储卡每晚备份到许言的移动硬盘里,原始文件不许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