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啊,你们想想,这研究价值有多大?对企业,可以预警品牌危机,对公家,可以洞察民情,预判政策推行的网络阻力,对学界,这就是一座研究网络社会如何深度重塑现实规则的活体金矿。”
“不仅能深化网络社会学的理论基础,还能为舆情预警、危机公关、甚至网络空间治理提供实证支撑,这玩意儿,不比咱们在故纸堆里抠概念强一万倍?”
“艹!你特么拍李乐去,拍我干嘛?”
“我要能打过他,还要你说?”
“你能打过我?”
“你~~~”
梁灿比了比个头,发现了差距,比了比肢体厚度,半斤八两,可一想起这狗日的健将证书,叹了口气道。
“你这想法.....是,网络这东西,现在就像脱缰野马,谁都感觉它力量大,但谁也说不清它下一秒往哪冲。真要能搞出个像样的监测模型,哪怕只是基础的,那也是给这匹野马套了根缰绳,至少能看清它奔跑的方向。”
可话锋一转,“不过,问题也不少。技术层面,这些信息怎么搜集、整理、清洗、分析?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够不够扎实?伦理层面更敏感,你这监测,算不算变相的网络监听?公众知道了会怎么想?还有,资金来源呢?谁给你权限去观测人家的危机?别到时候惹一身骚。”
张曼曼显然已经想过这些,大手一挥,“技术不是问题,开源爬虫框架、文本情感分析工具都在发展,咱们可以拉计算机系的人入伙。”
“理论基础,咱们这篇论文就是打地基,伦理问题确实棘手,但咱们定位是学术研究、公益预警,不涉及商业操控,数据脱敏处理,或许能走通。至于钱.....”
张曼曼看了看小李厨子,又看了看梁灿,嘿嘿一笑,“还有,我可以去找泡你马聊聊?”
李乐没立刻回答,手指头摩挲着纸杯杯粗糙的杯沿,张曼曼这个突如其来的构想,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他心里荡开了一圈圈涟漪。
资料室里再次安静下来,只有张曼曼略显急促的呼吸声。
窗外,天色更暗了些,槐树的影子在玻璃上拉得老长。远处传来隐约的自行车铃声和学生的喧哗,属于现实世界的声响,此刻却仿佛隔着一层毛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