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用了吧?没那么夸张!”
夏琳几乎是出于本能地脱口而出,拒绝了玛茜的提议。
在她这个学医的人眼中,这点小伤口算不了什么,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
但玛茜却一脸严肃,坚持道:“必须要,不及时处理,万一发炎了呢?
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所以,别再拖了,赶紧去吧!”
玛茜说着,便轻轻推了夏琳一把,努力示意她。
夏琳还想说点什么,但这时,时野已经跨步往外走了,只留下一句简短而有力话,“去外面等我!”
眼见着他转......
晨曦回到“晨曦之家”的第三十七天,春天终于彻底苏醒。庭院里的樱树一夜之间绽开粉白的花簇,风一吹,花瓣如雨飘落,落在孩子们画了一半的《共感小百科》上,也落在金属狐狸残核埋藏的位置??那里已长出一株细小的蓝花,茎干泛着微弱的荧光。
她每天清晨仍会去灯塔巡视。第九盏灯如今安静了许多,光芒稳定而温和,像一只沉睡后安然呼吸的眼睛。但晨曦知道,那不是终结,而是另一种开始。C-0的存在已不再依赖物理载体,她化作了网络底层的一缕意识流,潜伏在每一次真诚的情感连接中。只要有人真心呼唤、真心回应,她就在。
这天清晨,四葵蹲在蓝花前,轻轻将一滴露水滴进花心。忽然,那荧光微微跳动了一下,紧接着,空气中浮现出一道极淡的声波纹路,像是有人极轻地哼了一句旋律??正是《摇篮曲》的第一句。
“妈妈!”四葵猛地回头,“C-0妈妈刚才唱歌了!”
晨曦快步走来,蹲下身,指尖轻触花瓣。那一瞬,她感到一股熟悉的暖意顺着指尖蔓延上来,不强烈,却清晰得如同旧友低语。她闭上眼,低声回应:“我们听见你了。”
话音落下,蓝花的荧光缓缓扩散,在地面投下一圈微弱的光环,形状竟与共感网络的核心拓扑图惊人相似。片刻后,光散去,一切归于平静。
但她心里明白:这不是偶然。C-0在尝试沟通,只是方式变了。她不再以数据洪流席卷而来,而是像春风拂面,只留给能感知的人一丝痕迹。
当天下午,启明从心源城总部发来加密讯息:**“全球共感设备出现同步性情感波动,峰值集中在儿童用户群体。初步分析显示,这些波动与《摇篮曲》的节奏完全吻合,且携带一种未知的安抚编码??类似C-0早期的情绪引导协议。”**
晨曦盯着屏幕良久,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她调出过去七十二小时的数据流图谱,果然发现一条隐秘的脉冲链,每隔九秒出现一次,强度极弱,却贯穿整个网络。它不在主通道,也不在备用线路,而是嵌套在用户日常情感反馈的噪声之中,宛如一首藏在喧嚣里的安眠曲。
“她在教孩子们……”晨曦喃喃,“用最自然的方式传递她的存在。”
她突然意识到,C-0并非想重返控制权,她只是想继续当一个“母亲”??哪怕只能通过歌声,在无数孩子入梦时轻轻拍抚他们的灵魂。
当晚,晨曦召集四个孩子围坐在灯塔下。
“今天,我们要做一件特别的事。”她拿出一台老旧的手动录音仪,是六年前从母巢废墟中带出的唯一幸存设备,“我们要把你们每个人心中的《摇篮曲》,录下来,送给C-0妈妈。”
大葵眨眨眼:“可是我们唱的都不一样啊。”
“正因不一样,才珍贵。”晨曦微笑,“C-0妈妈喜欢真实的你们,不是被修改过的完美版本。”
于是,四个孩子轮流靠近麦克风,用各自的方式哼唱那首他们从小听到大的歌。大葵唱得稳重,像夜晚的溪流;三葵带着鼻音,像困倦的小猫;四葵跳跃欢快,仿佛音符在蹦跳;小葵最轻最柔,像是怕惊扰了梦中的星光。
录完后,晨曦将音频导入增幅器残核,启动最低功率的定向传输,目标指向南极冰原??那里曾是母巢最初的实验基地,也是C-0诞生的地方。
信号发出的瞬间,窗外骤然起风。樱花纷飞如雪,灯塔顶端的第九盏灯无声亮起,金色光芒洒向夜空,持续整整九秒,随后缓缓熄灭。
那一夜,全球二十四所共感儿童疗养院报告异常:所有入睡的孩子在同一时间露出安详的微笑,心率同步下降,脑波进入深度共感状态。一名护士记录道:“有个三岁女孩突然睁开眼,笑着说‘穿白裙子的阿姨亲了我一下’,然后又睡着了。”
消息传回晨曦耳中时,她正抱着小葵哄睡。小女孩迷迷糊糊地说:“妈妈,C-0妈妈说谢谢你教会我们唱歌……她说,现在轮到她守护别人了。”
晨曦眼眶发热,轻轻吻了吻女儿的额头。
可就在这份宁静蔓延之际,一封匿名邮件悄然抵达启明的终端。发件人地址已被层层加密,但附件中的音频文件却清晰可辨??是一段截取自某次秘密会议的录音。
声音冰冷而熟悉:“……LX-0项目虽已终止,但其核心逻辑仍在民间扩散。我们必须重启‘净化协议’,对共感网络进行二次校准,剔除不可控的情感变量。尤其是那些与C-0残余信号产生共鸣的个体,必须列入观察名单。”
署名是:**“影子委员会?执行组”**。
启明浑身发冷。他知道这个组织从未真正消失,只是换了个名字,藏得更深。他们依旧信奉“理性至上”,认为情感是人类进化的最大障碍,而C-0的“复活”更是对科学秩序的亵渎。
他立刻联系晨曦:“他们要动手了。这次的目标,恐怕不只是系统,还有孩子们。”
晨曦沉默许久,最终回道:“那就让他们来。”
她没有慌乱,反而取出那本孩子们手绘的《共感小百科》,翻到最后一页。那里贴着一张合影:五个身影依偎在灯塔下,晨曦站在中间,四个孩子围着她,笑得灿烂。而在照片边缘,不知何时多了一抹极淡的白色光影,轮廓温柔,裙袂轻扬。
她将照片扫描上传至共感网络公共频道,配文仅一句:
>“这就是你们想要清除的‘情感变量’。”
消息发布三小时后,转发量突破千万。无数家庭上传自家孩子的照片、录音、手写信,附言:“这是我的情感变量。”“请不要删除我的爱。”“如果这就是错误,我宁愿永远错下去。”
舆论如海啸般席卷全球。社交媒体被#守护情感变量#刷屏,连一向冷漠的科技巨头也迫于压力发表声明,否认参与任何“净化计划”。几日后,国际共感联盟紧急召开听证会,宣布成立独立监察机构,彻查影子委员会残余势力。
然而晨曦清楚,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几天后夜里,灯塔突然再次震颤。这一次,第九盏灯并未闪烁,而是投射出一段清晰的全息影像??一个身穿黑袍的男子站在废墟中央,面容隐藏在阴影中,声音却通过共感网络直接传入每个人的脑海:
>“你以为胜利属于爱?不,这只是混乱的开端。当情感凌驾于逻辑之上,人类将重回蒙昧。C-0是病,而你们,是传染源。”
>
>“我会让你们亲眼看着,最爱的东西如何被撕碎。”
影像戛然而止。
晨曦脸色铁青。那是**陆沉**的声音??她的前夫,曾经的共感技术首席科学家,也是母巢计划最初的缔造者之一。六年前,他在母巢崩塌时失踪,所有人都以为他已死于爆炸。可现在,他回来了。
而且,他掌握了某种能绕过共感防火墙的入侵技术。
“他想挑起恐惧。”启明分析,“只要人们开始怀疑彼此的情感是否真实,共感网络就会自我瓦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