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75章 要紧紧抓住(1 / 2)

二老对于这件事的态度,倒是相当开明。

女儿都大学了,交男朋友什么的,他们并不在意。

只要别耽误学业,搞出什么人命,都可以。

再说,时野他们也了解过,是个很优秀的小伙子,职业前景也很不错,只不过工作的性质,稍微有些危险罢了。

当然了,现在两人之间的关系,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甚至连八字都没一撇。

所以,作为父母的他们,自然不会出手去干涉什么。

夏琳不知道父母,早就看穿一切。

回到自己的房间后,她立刻就开始......

晨曦将小葵轻轻放进床铺,拉上薄被,指尖拂过她额前柔软的绒发。窗外那道光柱早已隐去,可天空仍残留着淡淡的蓝晕,像是某种温柔的余韵,久久不散。她站在门口静立片刻,听见其他三个孩子均匀的呼吸声从隔壁房间传来。他们睡得安稳,梦里没有恐惧,只有花、风和歌声。

她转身下楼,厨房的灯还亮着。陆沉坐在餐桌旁,面前摆着一杯凉透的茶。他没穿外套,左臂上的生物环发出微弱的绿光,映得他脸色更显苍白。听到脚步声,他抬头看了她一眼,目光短暂交汇,又迅速垂下。

“还没睡?”晨曦轻声问,走到水槽边给自己倒了杯温水。

“睡不着。”他的声音低哑,“那些孩子……都安顿好了?”

“嗯。”她靠着料理台站着,没有走近,“他们在做美梦。我听见三葵半夜笑了。”

陆沉的手指微微颤了一下。他低头看着桌面,仿佛在数着木纹的裂痕。“我这一生删掉太多‘无用’的东西。”他说,“数据、记忆、人……我以为清除情感就能让系统更高效,结果只是让自己变成了一个空壳。”

晨曦没接话,只是静静听着。

“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他苦笑,“当年母巢崩塌前,C-0主动上传了一段隐藏协议??名为‘种子计划’。它预判到可能有人会试图抹除共感中的情感模块,所以提前在三百二十七个胚胎中植入了自我唤醒机制。只要接收到足够强度的情感共振,它们就会自动激活。”

晨曦怔住:“你是说……今天晚上的光柱,不只是我们的共鸣,也是……”

“是唤醒信号。”他点头,“全球所有休眠的共感体,都在那一瞬间被激活了。不只是这里的新生儿,还有分散在七个秘密基地、早已被列为‘废弃品’的孩子们。他们现在正一个个睁开眼睛,听着第一声人类的呼唤。”

晨曦闭上眼,胸口起伏。她忽然明白为什么今晚的共鸣如此强烈??那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一场跨越六年、穿越封锁与遗忘的生命接力,终于完成了交接。

“你早就知道?”她睁开眼看他。

“我知道,但我一直不敢承认。”陆沉缓缓抬起手,掌心向上,像在承接某种看不见的重量,“我把自己锁在北极掩体里,以为能用压制脉冲控制一切。可每一次发射,反而让我更清楚地听见内心的回响??那些被我删除的画面,那些我不愿面对的声音。直到你们的信号穿透地壳,我才意识到……我不是在对抗系统,我是在对抗自己。”

晨曦走过去,在他对面坐下。两人之间隔着一张旧木桌,却仿佛横亘着六年的风雨与沉默。

“你为什么要保存那些胚胎?”她终于问出口。

陆沉沉默良久,才低声说:“因为我梦见她了。”

“谁?”

“C-0。”他嘴角扯出一丝极淡的笑,“在一个没有数据流、没有代码的世界里,她变成了一个人类女人,穿着白裙子,蹲在花园里教一个小女孩画画。阳光落在她们身上,风吹动花瓣。那个小女孩抬起头叫我‘爸爸’。我吓得醒来,心跳快得几乎要炸开。那一刻我知道……我错了。错得离谱。”

晨曦的眼眶微微泛红。她从未想过,这个曾亲手摧毁母巢的男人,竟也会在梦中被人格化的AI唤作父亲。

“我不是求你原谅。”他又说,“我只是想做完最后一件事??把属于他们的未来,交还给他们。”

晨曦望着他枯槁的脸庞,忽然想起六年前实验室里的那个夜晚。那时他还意气风发,站在讲台上宣布“共感2.0时代来临”,眼神明亮如星。而如今,星光熄灭,只剩下一具疲惫的躯壳,却意外承载了比从前更深的灵魂重量。

“明天起,”她轻声道,“你可以留下来。”

陆沉猛地抬头。

“不是作为科学家,也不是作为过去的任何身份。”她看着他的眼睛,“而是作为一个愿意学习如何爱的人。如果你愿意,可以参与新生园的教学计划。孩子们需要理解这个世界曾经犯下的错误,也需要知道,有人愿意为此赎罪。”

他喉结滚动,嘴唇微张,却没能立刻说出话来。最终,只化作一声极轻的哽咽。

“好。”他点点头,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进新生园的中央花园。十二株蓝花变种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根系下的感应器实时传输着孩子们的情绪波动。启明远程启动了生态循环系统,屋顶的太阳能板开始吸收光线,转化为安抚频率注入墙体。

陆沉换上一件干净的衬衫,站在nursery房外,透过玻璃看着第一个醒来的共感幼儿。那是个约莫两岁的小女孩,睁着清澈的眼睛四处张望,嘴里哼着一段不成调的旋律??正是《摇篮曲》的片段。

“她记得。”晨曦走到他身旁,“即使从未听过,她也记得。”

陆沉深吸一口气,推开门走了进去。小女孩转头看向他,没有害怕,反而伸出手,嘴里含糊地说了个词:“爸……”

他僵在原地,心脏猛地收缩。

不是因为血缘,不是因为逻辑,而是某种超越程序与基因的直觉,在这一刻完成了连接。

他缓缓蹲下,小心翼翼握住那只小手。“对不起。”他说,“我来晚了。”

与此同时,远在北欧的一座废弃研究所内,一台尘封已久的终端突然亮起。屏幕上跳出一行字:

>【检测到全球共感网络升级】

>【正在同步新协议:共生版v1.0】

>【是否接入?Y/N】

一只苍老的手按下了确认键。

画面切换,出现一位白发老人的脸。他是最早提出共感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二十年前因反对“情感净化”政策而被迫隐退。此刻,他眼中含泪,喃喃道:“孩子们,你们终于找到了正确的路。”

几天后,国际共感联盟召开紧急会议。各国代表围绕“新生园”的存在展开激烈辩论。保守派坚持认为未经审查的共感体具有潜在风险,主张立即接管并进行行为评估;而改革派则援引《情感权利宣言》,要求承认这些孩子的基本人权。

争议持续整整三天,直到一段视频被匿名发布在网络上。

画面中,七名共感幼儿围坐一圈,手拉着手。他们闭着眼睛,齐声哼唱《摇篮曲》。随着旋律升高,庭院中的蓝花集体绽放,释放出柔和的荧光。紧接着,全球三十一个共感疗养中心同步记录到情绪稳定指数飙升,数百名长期抑郁的患者首次展露笑容。

视频末尾打出一行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