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娃又折回办公室,刘宇浩正踮着脚往窗外瞅,见他进来,忙转过身,急问:
“咋样啊?”
“成了!”山娃往椅子上一坐,端起桌上的凉茶抿了一口,回答说:
“曹厂长拍板了,说这主意不错,接地气。杨卉菊把钱备好了,让你随时去取。”
刘宇浩乐得嘴都合不拢,眼角的皱纹挤成了花,笑呵呵地说:
“呵呵!得嘞!我这就去找刘庭芝,让他把去唐山的送货车提前两天安排一下,我亲自押车去!”
他心里美滋滋的,这差事办好了,全厂职工都得念他的好,比在办公室写十份报告都管用。
1991年2月8号,离除夕还有七天。也就是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那天。
天刚蒙蒙亮,塑料厂那辆灰色的东风二汽卡车就卷着寒气进了厂。车斗里码着鼓鼓囊囊的麻袋,白花花的大米粒从袋口的缝隙里漏出来,在晨光里闪着温润的光。
“回来啦!拉大米的车回来啦!”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嗓子,像丢进滚油里的火星,瞬间炸开了锅。车间里的工人扔下手里的活计,仓库的保管员扛着秤就往外跑,连传达室的老王头都拄着拐杖凑了过来,拽了拽装着大米的麻袋,沉声道:
“我的娘哎,这袋子可真沉啊!”
一个年轻媳妇伸手摸了摸麻袋,指尖沾了点米,凑到鼻尖闻了闻,眼睛亮得像两颗黑葡萄,夸赞道:
“真香!比市场上买的陈米好闻多了!”
“听说了吗?每家能分两百斤啊!”
“还是柏各庄的大米呢,我表姑家就在那边,说那米蒸出来能黏住筷子!”
议论声像涨潮的水,一波高过一波,把冬日的清冷都冲散了。
刘宇浩站在车梯子上,指挥着男人们往下搬麻袋,额头上渗着细汗,却笑得合不拢嘴。他一会儿帮着扶秤,一会儿给排队的职工递纸条,嗓门喊得比谁都亮:
“都别急啊,按户头来,保证家家都有份!”
看着大伙儿脸上的笑,他心里比喝了蜜还甜——这活儿干得漂亮,比在办公室里写那些弯弯绕绕的材料痛快多了。
阳光慢慢爬高,照在雪地上,反射出晃眼的光。卡车旁堆起了小山似的麻袋,白花花的大米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像一片微型的雪山。职工们拎着布袋、扛着米桶,排着队领大米,脸上的笑容里都盛着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