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科幻小说>人在末世,我能联通现实> 第1049章 狡猾的一箭双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49章 狡猾的一箭双雕(2 / 2)

红灯旋转,喇叭嘶吼:“发现入侵者!发现入侵者!一级戒备!”

脚步声从四面八方逼近。陈默转身欲逃,却被两名保安堵在走廊尽头。一人举起电棍狞笑:“小子,你是来找死的吧?”

千钧一发之际,天空传来轰鸣!

数架无人机破雾而至,机身喷涂着公安部特勤标识。紧随其后,武装特警乘坐直升机索降落地,迅速控制制高点。

原来,中央已连夜签署跨省联合执法令,以“涉嫌非法拘禁、虐待未成年人罪”正式收网。

陈默被解救出来时,脸上沾着血迹,但嘴角扬起。

当晚,“萤火”发布了最后一段录音??来自那位曾被当众羞辱的女孩。她在安全屋接受采访时,声音微弱却坚定:

>“以前我觉得自己脏,配不上活着。可今天警察姐姐抱了我一下,她说‘你没有错’。那一刻,我好像……活过来了。”

>

>“我想告诉所有还在里面的孩子:有人来了。他们在找你。你不是没人要的垃圾,你是被人爱着长大的。”

>

>“请再撑一会儿。光,真的照进来了。”

此事震动朝野。

一周内,全国清查关停非法青少年矫正机构一百零三家,逮捕涉案人员四百余人,其中包括多名地方教育官员与退休教师。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提出:“任何以‘爱’为名的暴力,都是犯罪。”

与此同时,“倾听运动”迎来新一轮深化。

北京市试点推出“校园沉默指数”监测系统,通过AI分析学生课堂发言频率、社交互动模式、作文情感倾向等指标,自动预警潜在心理危机个体;

上海某中学成立“情绪课代表”制度,每班选举一名学生负责收集同学烦恼并定期提交校长信箱;

更有高校开设“共情学”专业,研究如何重建人际信任与情感连接能力。

然而,风暴并未停歇。

某天夜里,陈默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一段模糊视频:一间昏暗房间内,几个戴面具的人围坐圆桌,桌上摆着“萤火网络”的LOGO模型,正被一把匕首缓缓刺穿。

画外音冰冷:

>“你们以为赢了?这只是开始。人类天生恐惧真实。只要恐惧存在,谎言就有市场。”

>

>“我们会重建秩序??一个不需要哭泣的世界。”

视频末尾,闪过一行代码:**ProjectSilencev2.0**

陈默浑身发冷。这不仅是威胁,更是宣战。

他立即将情报移交国安部门,并召集核心团队召开紧急会议。林小雨提出建议:“我们必须建立‘反沉默联盟’,联合医生、教师、记者、社工,构建基层预警网络。真正的防线,不在服务器,而在人间。”

陈默点头,随即做出决定:“启动‘火种计划’??在全国挑选一百所最具代表性的学校、社区、监狱、医院,派驻‘倾听使者’,培训当地人成为倾听者。我们要把‘语箱’变成土壤,而不是孤岛。”

第一批使者出发那天,天空飘着细雨。

他们在各地种下刻有铭文的金属碑,上面写着:

>“此处曾有人开口,也有人俯身倾听。

>文明不始于征服,而始于理解。”

三个月后,新疆一所乡村小学传来消息:一名自闭症男孩第一次主动走向“语箱”,断断续续说了五分钟。内容无人知晓,因系统自动加密保护隐私。但老师说,他说完后笑了,还伸手摸了摸机器的按钮,像在抚摸朋友的手。

又过了半个月,内蒙古草原上,一位牧民老人对着“语箱”讲述三十年前失去的儿子。他说蒙语,系统本无法识别,却触发了新上线的“多民族情感共振模块”,自动转译为汉语、英文、阿拉伯语,并推送至全球同龄丧子父母群体。三天内,他收到七百多条回复,有维吾尔族大妈唱了一首安魂曲,有挪威渔民分享自己如何熬过寒冬般的grief。

语言不通,但痛苦与慰藉相通。

而最让陈默动容的,是一封来自监狱的信。

写信人是一名死刑犯,曾因报复社会引爆公交案致十二人死亡。他在狱中观看了“全国倾听日”纪录片,写下万字忏悔书:

>“我小时候被父亲打得不敢哭,母亲劝架反被打折肋骨。老师说我‘性格阴郁’,让我离群索居。我以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温暖。”

>

>“直到我在电视上看到那个烧国旗的少年说‘我只是想有人问我为什么’,我才明白,我和他一样,都在用毁灭的方式乞求关注。”

>

>“我不求赦免。但我希望在我死后,能把我的声音放进‘语箱’。也许某个即将走上绝路的孩子会听到,然后停下脚步,试着说一句:‘我很难受。’”

陈默亲自批准将其录入历史档案库,编号:H-0001,类别:警示与救赎。

春天来临的时候,第一家“流动语箱车”驶入大凉山。

车厢改装成温馨空间,配有沙发、暖灯、录音设备和星空投影。孩子们围着它转圈,好奇地触摸蓝色按钮。一位支教老师带着全班来做“第一次集体倾诉”。

轮到一个小男孩时,他紧张地攥着衣角,半天才开口:

>“我爹喝酒就打我妈。我藏在柜子里听,想冲出去拦,可我太小了……我恨我自己。”

>

>“老师说可以来这里说秘密。我说完了,心里……好像轻松了一点。”

车顶的信号灯闪烁几下,自动上传。同一时刻,千里之外的杭州,一位年轻检察官正好值班审核。她听完录音,立刻联系当地妇联与公安,启动家暴干预程序。

七天后,男孩父亲被依法拘留,母亲获得庇护所安置。

消息反馈回“语箱”,系统生成一句自动回应,由AI合成温柔女声播放:

>“你的勇敢,保护了妈妈。世界因你的一句话,变得更好了一点。”

小男孩仰头看着车顶的星星灯,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陈默站在远处看着这一幕,手机震动。

是林小雨发来的消息:

>“联合国刚刚通过决议,将每年6月18日定为‘世界倾听日’。提案国引用了你的话:‘听见,是文明最初的起点。’”

>

>“我们做到了吗?”

他没有立刻回复。

良久,他抬起头,望向湛蓝天空。一群候鸟正掠过城市上空,翅膀划破寂静。

他终于打下一行字:

>“还没有。但我们正在学会,如何不再让任何一个声音,消失在风里。”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