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八章土豆!(第1/2页)
返回地面避难所的路上。
农兴业就地面种植区的实验侃侃而谈,向徐万里介绍他们杭城避难基地一年多来的成果。
当初双方交易的一批农作物种子,大部分可以顺利培育出幼苗,移植至大棚区种植,而成熟的果蔬,也被送到生物部门的实验室,进行成分跟营养价值的实验分析。
剩下小部分不出苗的种子,暂时被定义为“有问题的种子”。
灾难前,在农贸市场购买的蔬菜种子,也不是百分百能育苗成功的。
“徐先生请看。”
一行人乘坐基地装甲车抵达地面种植区。
农兴业首先向徐万里介绍的区域,是蔬菜种子的育苗区。
育苗区的占地空间相对较小,大概五亩的面积,内部被分隔为十几个相互独立的区域,分别培育着对温度,光照等条件要求不同的种子。
“前面大棚培育的是萝卜。”
“嗯,灾难前叫萝卜,如今是白雾纪元,以前的农作物形态跟习性产生巨大变化。”
“现在,我们农业部门更愿意叫它白花菘......”
白花菘的幼苗呈奶白色,整体就是一根攀附型的软绵藤蔓,耷拉在育苗的小木棍上,被几根绳子固定住向上生长的方向,方便获得更多的光照,顺利进入成长阶段。
待藤蔓幼苗达到一定的长度,便移植到种植区域。
直至结出白花菘。
“左侧大棚培育包白菜。”
“也是灾难前大家熟悉的大白菜,现在,同样被农业部门改名为云蔓菁菘。”
“......”
在农兴业几个人的带领下,徐万里参观完杭城避难基地的地面种植区,心中也对杭城避难基地种植区有一定的了解。
目前,由于杭城避难基地农业部门不熟悉白雾纪元植物果蔬的生长习性,种子数量又有限,培育时束手束脚,不敢进行大规模的种植参照对比实验,导致效率缓慢。
再一个,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也不擅长零下几十度的种植技术。
眼前的十几个种子培育大棚,完全是依靠提灯组织提供的理论知识,搭建起来的首个创新基地。
若可以确定一年两熟或多熟的主食作物,并亩产量达到生存基地的最低预期,他们才能进行更多,更大胆的尝试。
“主食作物呢?”
徐万里问道。
一路上,农兴业介绍的农作物大部分是蔬菜或一些功能性植物。
关于主食类的作物,农兴业几人并未提及。
“我记得交易给你们的农作物种子里,有土豆吧?”
存储农作物种子的时候,不少灾难前的种子质量返还失败,不合适白雾纪元的生长环境;但也有一些种子能够适应寒冷环境,或者说,完全变成白雾纪元的农作物。
其中就有土豆。
徐万里依稀记得,质量返还的土豆似乎变成一年一熟的作物。
一年一熟,耗时太长,又不一定种植成功。
他就懒得浪费有限的种植空间。
于是,干脆就交给杭城避难基地的工作人员,由杭城避难基地替他试错。
“土豆也有问题吗?”
“这个...”
农兴业的神色有些尴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八百五十八章土豆!(第2/2页)
土豆的种子跟培育倒是没有啥大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