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里,烛火摇曳,映照着郑逸来回踱步的身影。
魏保守官员的举动如同巨石投湖,激起层层涟漪,扰乱了他原本平静的心绪。
奏折里究竟写了什么?
会对他的计划造成怎样的影响?
郑逸紧锁眉头,手指一下一下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找到应对之策,否则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闪过,他猛地抬起头,“看来,只能去找他了。”
陈学究的书房里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书架上摆满了古籍,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厚重。
郑逸的到来并没有让陈学究感到意外,他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便又将目光转向手中的书卷。
“郑王殿下深夜造访,不知有何贵干?” 陈学究的声音不带一丝温度,语气中充满了疏离和质疑。
他放下书卷,那双饱含学识的眼睛里闪烁着审视的光芒,仿佛要将郑逸看穿。
“陈学究,关于新的人才选拔制度……”郑逸刚开口,便被陈学究打断。
“殿下,老朽不明白,为何要改变祖宗留下来的规矩?科举制度行之有效,为何要另辟蹊径?”陈学究的语气愈发尖锐,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根尖刺,直戳郑逸的心窝。
“陈学究,时代在变,墨守成规只会故步自封……”郑逸试图解释,却发现陈学究根本听不进去,他固执地坚守着传统的观念,对新的制度充满了排斥。
“殿下,您可知,一旦改变,将会动摇我大唐的根基!” 陈学究猛地站起身,语气激动,他的手指颤抖着指着郑逸,仿佛在指责他犯下了滔天大罪。
房间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郑逸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陈学究,您所说的根基,究竟是什么?难道……”
“难道不是为了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吗?”郑逸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在书房里回荡。
陈学究愣住了,他原本以为郑逸会辩解,会反驳,却没想到他会说出这样一番话。
他看着郑逸坚定的眼神,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涟漪。
郑逸继续说道:“陈学究,您饱读诗书,自然知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道理。时代在进步,我们也应该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效力。”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诚恳,“就好比现代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吗?”
陈学究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他开始认真思考郑逸的话。
他原本轻视的眼神逐渐变得深邃,仿佛在重新审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