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站在公司的展示厅里,周围摆放着一件件珍贵的古董,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底蕴。如今,新兴技术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是时候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试点应用,探索其在古董行业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了。这一步至关重要,它将决定公司能否真正从新兴技术中获得竞争优势,在古董市场的浪潮中脱颖而出。然而,新文心中也清楚,这一过程必定充满未知与挑战。
“小林,经过前段时间的研究,新兴技术在古董领域的应用有了一些眉目。现在要挑选合适的项目进行试点应用,你觉得从哪些方面入手比较好?”新文转身看向跟在身后的小林,眼神中透露出思索与期待。
小林推了推眼镜,沉思片刻后说道:“新文,我觉得可以从几个不同类型的项目来试点应用。首先,对于人工智能古董鉴定技术,我们可以选择一批近期收购但鉴定存在一定争议的古董作为试点项目。这批古董的年代、材质和工艺具有一定复杂性,传统鉴定方法存在不同观点。通过人工智能鉴定系统对它们进行分析,与公司内部鉴定专家的结果进行对比,观察人工智能在复杂情况下的鉴定准确性和可靠性,探索其能否为鉴定工作提供更客观的参考依据。
其次,区块链古董溯源技术方面,选择一系列即将在大型拍卖会上拍卖的高端古董作为试点。这些古董价值高昂,买家对其来源的透明度和可信度要求极高。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这些古董从出土或收藏伊始到即将拍卖前的完整流转信息,包括挖掘地点、历次交易记录、鉴定报告等。在拍卖过程中,向潜在买家展示区块链溯源信息,观察买家对这种透明化溯源方式的接受程度,以及它对古董拍卖价格和成交率的影响。
另外,我们还可以考虑将两种技术结合,应用于一个特定主题的古董展览项目。比如以‘古代东方瓷器艺术’为主题的展览,用人工智能对展览的瓷器进行辅助鉴定和文化解读,同时利用区块链记录每件瓷器的来源、流转及参展信息。观察观众对这种结合新兴技术的展览模式的反馈,了解新兴技术能否提升展览的吸引力和教育价值,为公司未来举办各类古董展览提供新的思路。
不过,进行这些试点项目会面临不少挑战。对于人工智能鉴定试点,古董的选择需要谨慎,要确保其具有代表性且争议点明确。同时,如何让鉴定专家和人工智能鉴定结果更好地融合,避免专家对新技术的抵触情绪,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区块链溯源试点中,获取古董完整准确的历史流转信息难度较大,部分信息可能因年代久远或交易记录不规范而缺失。而且,如何向买家清晰地展示和解释区块链溯源信息,让他们真正理解其价值,也需要精心策划。在技术结合的展览试点方面,如何协调两种技术的应用,使其相互补充而不产生冲突,以及如何评估展览对观众的实际影响,都需要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