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明朝中叶之前,从上古时期开始,就是桑蚕为主的服饰材料。
而那些麻、葛一类的织物,都是下层人民的穿着基本材料。
即使棉花成了衣服的主体,丝绢等桑蚕产品依然是高等消费所必须,尤其是出口的主流。
因此,百里良骝可以说,对这个东西的知识,绝对是专家水平。
只是他一个公子哥一类的人物,基本上没有看到过实物。
一生仅见的不过是农大试验田里那几棵半死不活的桑树。
他去胡营摧毁封建宗法势力的时候,正是柿子成熟的季节,也就是深秋,那个时候,别说桑葚,就是桑叶,也都落得精光了。
没有叶子没有果实的光杆树枝树干,即使老农也不好辨别它们是什么,更别说百里良骝这种了。
所以,今天他受到那位胡营老乡提醒以后才知道那些是桑树,也就没有什么奇怪了。
这里的桑树,如果不是变异植物,就应该是桑树的老祖宗了。
作为古农专业的高材生,百里良骝还是颇为兴奋的,于是他就集中注意力观察起来。
这一观察不要紧,果然大有发现。
原来在那些墨绿色的桑业下,结满了饱囔囔的桑葚!
那些桑葚有的还带着莹莹的绿意,约有一丝红晕。
有的已经变体通红,如同已经成熟的辣椒。
有的则红黑相间,已经可以采摘食用。
有的已经变体墨黑,已经成熟到腐熟的程度。
那个平沟老乡还在那里津津有味地介绍,说着每种不同桑葚的味道特点。
根据他的经验之谈,那种墨黑色的桑葚最是多汁,甜度也最高,一口吃下,满口生津。
他还解释说,那个歌谣中的吃桑葚黑屁股,就是因为吃了这种腐熟的桑葚而致。
至于那个时候,整天被一群孩子追着干扰,那些鸟儿能不能吃到,另说。
更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那些孩子都是那些鸟儿的强大竞争者,别说等到腐熟,刚刚有一丝红晕,就等不及摘下来吃掉了。
尽管那个时候的味道还是酸的要命,吃下的孩子都酸得呲牙咧嘴。
在饥饿遮盖大地的时候,别说等到桑葚变红了,还在青绿的时候,就给吃掉了。
尽管那个时候的味道,只有青涩,和桑叶的味道一样。
现在见到那么多墨黑的桑葚,那个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平沟老乡,突然就改变了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