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居士面带微笑,缓声道:“我也是如此思考的,要想改变一大片地域之人的思想,乃至其日常生活习惯,实非易事。然而,若能引导他们年轻一代走出那片地域,去体验崭新的生活,待他们历经一番风雨后再回归故里,那么新的思想、新的日常生活习惯便会自然而然地被带回那片土地。如此一来,在不知不觉间,那片地域的人们便会逐渐发生改变。华夏人有一种传承已久的习惯,名曰‘衣锦还乡’,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
蒙天鸿闻听此言,亦不禁仰头大笑道:“如此一来,不仅可使那片地域的人们得到改变,更能为我们解决与越国边境的兵力问题,实乃一举两得之妙法啊!”
巴蜀居士稍作停顿,继而沉声道:“人往往是在被逼入绝境时,才会迸发出无穷的潜力,去寻求改变之道。有时,当资源匮乏到一定程度,他们才会痛定思痛,思考如何去改变现状。而过于宽厚的仁政,反倒会使人滋生惰性,变得懒散不堪。”
蒙天鸿对巴蜀居士的这番见解深表赞同,连连点头称是。于是,二人继续就一些具体细节展开深入探讨。
在那遥远而偏僻的南蛮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简单而原始。他们习惯在山上用火焚烧出一片空地,然后随意地撒下粮食种子,之后便听天由命,不再加以照料。这种粗放的种植方式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当地的传统。
然而,这样的种植习惯导致粮食产量极其有限。人们常常为温饱问题而忧心忡忡,每到收获季节,所得到的粮食往往不足以满足全家人的需求。在粮食短缺的时候,他们要么去采集山间的野果和野菜,要么只能进行有限的狩猎活动。一年到头,他们就这样勉强糊口,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