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是?”
男子疑惑道:“你是玲玲的同学?”
“不是,我是她的笔友。”
“笔友?”
男子挠了挠头,那是啥玩意?
“玲玲出门跟朋友玩去了,要不你等一会?”
“那个,叔叔,她大概什么时候回来?您能告诉我一声啊?”
“估计得天黑吧。”
“谢谢,那我待会再来吧。”
“谢谢叔叔。”
接着,骆玉珠离开了笔友的家,她又不傻,眼前的是陌生男子,她哪会一个人跑到人家家里呆着。
傍晚时分,骆玉珠再次登门。
这一次,她终于见到了那个笔友。
此时的人还很单纯,哪怕没见过面,也能成为朋友,就跟千禧年左右的QQ好友一样。
两个小姑娘见面之后,迅速成了朋友。
是夜,骆玉珠留在了笔友家里,两人约好明天一块去集市上逛逛,看看具体什么情况。
乌义县机关宿舍。
李杰看到骆玉珠的来信,不禁有几分愕然。
好家伙。
小丫头胆子够大的。
一个人就敢出门闯荡,还去找了什么笔友。
字里行间,看着很成熟,但某些地方,又很单纯。
也不知道她找到了那个笔友没有?
骆玉珠在信里并没有提到她的去处,李杰即便想帮忙,那也是帮不上。
不得不说,她是真的敢闯敢拼。
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孤身一人出门闯荡,这年头需要的不单单只是勇气。
毕竟,70年代末跟80年代末还是有区别的。
80年代末,华夏各地乡村都涌现出了一股打工潮,很多人都是老乡带老乡,一带一路,一起抱团去打工。
那时的老乡见老乡,很少有背后开一枪的。
时代不一样。
几天后。
骆玉珠顺利租到了一间房子,说是房子,其实是别人临时搭建的一处窝棚,之前是杂物间。
里面除了有几块木板搭得床铺。
剩下的东西,那是一个没有。
租下它,唯一的好处是便宜,那对老头老太太看骆玉珠一个人可怜,一个月只收她10块钱的房租。
可以一个月一缴。
扣掉这十块钱的房租,骆玉珠身上只有十几块钱。
得尽快挣钱了!
隔天,骆玉珠自己在棚子里把那头长发剪了。
剪下的辫子,他也没有浪费,而是找人卖了,四十多公分的辫子,一共卖了八块钱。
剪辫子既是为了钱,也是为了保护自己。
一个女人走街串巷跟一个男人走街串巷的风险,完全不一样,除了剪辫子,她还故意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
鸡毛换糖的生意,本来就是贱职,没必要把自己弄得太干净。
很快。
骆玉珠就先进了一批货,顺带买了一批原料,自己熬糖,货备足了,她开始扛着担子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