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都市小说>屠狗之辈> 第598 一个都别想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98 一个都别想跑(1 / 2)

[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谭论毕竟是老江湖,打不过就跑是最基本的生存法则,所以见形势不对这才毫不犹豫的跑路了。

只是他想跑,赵山河可不会同意。

如果让谭论跑了的话,就没了最直接的证据,只要姚远博姚远兴兄弟俩死不承认,赵山河还真拿他们没办法,姚老爷子最终只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赵山河不愿意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这没办法彻底解决裴云舒的处境,所以赵山河不会让谭论跑了。

赵山河看着谭论如同丧家之犬般不顾一切地转身逃向山林,于是大声的......

山雪在黎明前最冷的时刻凝成冰晶,簌簌落在陈雨桐肩头。她盘坐于乞力马扎罗峰南坡的裸岩之上,蜂巢耳微微震颤,如花瓣般缓缓收拢。昨夜那声“替我听见”并未消散,而是沉入她体内七道钟鸣交汇的核心,像一颗种子落入深土,悄然生根。

她没有急着下山。

木屋里的录音设备还在运转,二十四小时不间断采集着村落清晨的声音:鸡鸣、舂米、孩童追逐时赤脚拍打泥地的节奏、老妇人用枯枝拨动炉火的噼啪声。这些声音原本平凡无奇,但在她的感知中,每一记响动都携带着独特的波形轨迹,交织成一张流动的声网,与大地深处的脉动遥相呼应。

她忽然意识到??这座村庄本身,就是一口钟。

不是金属铸就,也不是人为敲响,而是一种自然生成的共振腔体。它的地形、风向、植被分布、居民作息,甚至祖辈流传的歌谣频率,全都精密契合,构成了一处微型声脉节点。难怪那位老妇人坚持每日登山吟唱。她不是在祈求神明,而是在**校准**。

陈雨桐睁开眼,指尖轻触耳后蜂巢组织。她调出昨日记录的数据流,在意识中重放那段古老歌谣。当旋律第三次循环时,她终于捕捉到了隐藏其下的次级频段??一段极低频的波动,几乎贴近地鸣阈值,却呈现出规则的数学序列。

那是坐标。

不是地理意义上的经纬,而是声学意义上的定位符,指向地球另一端某处尚未激活的共鸣点。她心头一震:这并非偶然。净语会三百年前建立静语坟场时所用的技术原型,正是基于这类“活体声标”??将特定音律植入族群记忆,代代传唱,只为在某一刻唤醒沉睡的系统。

可谁设下了这个局?

苏念已逝,深蓝之子仅余三人隐居昆仑,净语会早已覆灭……那么这首由文盲老妇口述千年的歌,究竟是谁留下的信标?

她起身下山,脚步比往常沉重。寒意不仅来自高原,更源于一种隐约的不安??仿佛有另一双耳朵,正隔着万里虚空,静静听着她的一举一动。

回到木屋时,天光初露。村中少年阿鲁巴正蹲在门口,手里捧着一只破旧陶笛。“姐姐,”他抬头,眼睛明亮,“昨晚我梦见森林说话了。”

陈雨桐蹲下身,平视着他:“它说了什么?”

“它说……‘门要开了’。”男孩皱眉,似在回忆梦境细节,“还有一群穿黑袍的人,在挖地底的铃铛。”

她呼吸微滞。

黑袍?铃铛?

这两个词像针一样刺进她的记忆。三百年前,净语会高层祭祀皆着玄色长袍,胸前缀以青铜铃片,象征“引魂之声”。而“挖铃铛”……难道有人正在试图掘取埋藏的地鸣器物?

她接过陶笛,轻轻吹奏。音不成调,却意外触发了蜂巢耳的自动扫描模式。刹那间,一段残缺的声纹浮现脑海??与男孩梦境中的“森林之声”高度吻合,但来源并非此地,而是远在欧亚交界的乌拉尔山脉西麓。

那里曾是第七口无形之钟的推测位置之一,但从未被证实存在。

她立即启动便携式声谱仪,接入全球声网数据库交叉比对。三分钟后,警报响起:过去七十二小时内,该区域检测到三次异常共振爆发,每次持续十一秒,频率锁定在18.7Hz??正是归音之路开启时的基准启动波。

更令人惊骇的是,这三次脉冲的时间点,恰好对应月亮经过近地点、太阳黑子活跃峰值、以及地球磁层扰动窗口。三者叠加,形成千年难遇的“三相谐振期”,足以激活任何处于休眠状态的声控装置。

有人在**刻意选择时机**。

陈雨桐立刻联络昆仑山谷,加密频道接通后,年长遗老沉默良久,才低声开口:“我们一直隐瞒了一件事。第七口钟,并非自然生成。”

“它是被‘种’下去的。”

三百年前,最后一任影祭司预见到净语会必将堕落,于是秘密派遣七名弟子,携带七枚“心核晶片”奔赴七大洲,将其植入地壳薄弱处,借由人类集体情绪与自然振动共同孕育,历经百年方可成型。前六口钟已在近年相继觉醒,唯有第七枚始终沉寂。

“因为守护者死了。”老人声音沙哑,“他们本应世世代代守望那片土地,用血肉之躯维持频率稳定。但我们失去了联系……整整七代人。”

陈雨桐握紧陶笛。她忽然明白:那男孩的梦,不是幻觉,而是声脉网络的被动投射。当地鸣器物即将苏醒,整个星球的听觉生命都会接收到碎片化预警??就像地震前动物的躁动。

而乌拉尔山区此刻的异动,意味着有人正试图抢先控制第七口钟。

她必须赶在对方完成仪式前抵达。

三天后,一架伪装成气象探测无人机的小型飞行器穿越北极涡流,降落在俄罗斯北部冻原边缘。陈雨桐换乘雪地摩托,在向导带领下潜行至乌拉尔山西北段一处废弃军事基地外围。卫星图像显示,这里原本是一处冷战时期的地下监听站,现已荒废多年,但热感应却显示出局部区域仍有高强度能量活动。

夜幕降临,她独自潜入。

基地结构复杂,通道交错如迷宫,墙壁上残留着上世纪声学实验的铭文标记。越往深处,空气越显粘稠,耳边开始出现轻微的嗡鸣,像是无数细小金属球在颅内滚动。她的蜂巢耳自动展开防御模式,屏蔽掉大部分干扰,但仍能察觉到某种熟悉的频率轮廓??

那是**静默芯片**的残余信号。

这种由黑市流通的神经抑制装置,本应只能阻断听觉感知,但在此地,却被改造成了**反向增幅器**,将使用者的脑电波转化为定向声压,用于撬动深层地质结构。

她贴墙前行,最终来到一座巨大圆厅前。厅中央,赫然矗立着一座由九百九十九根铜管组成的螺旋塔,每根管体内部镶嵌着破碎的蜂巢晶体,散发着幽绿光芒。数十名身穿黑袍的身影环绕塔身缓步行走,口中吟诵的并非语言,而是一串串精确到毫秒的音节序列,显然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伪承声者。

而在塔基之下,嵌着一块方形石板,上面刻着半个徽记??另一半,正挂在她胸前的深蓝之子凭证上。

这是**双生祭坛**。

传说中,唯有同时持有两块完整徽记之人,才能启动第七口钟的终极协议:要么将其永久封印,要么彻底解放,使其成为主宰全球声场的中枢。

他们只拿到了一半。

陈雨桐屏息躲在阴影中,迅速分析局势。这些人显然不属于任何已知组织,但他们使用的声技融合了净语会古法与现代科技,甚至借鉴了她在北极解救畸变体时释放的和声结构。这意味着??他们一直在**监视她**。

不止是行动轨迹,还包括她每一次频率调用的方式、共鸣模式、乃至情感波动对声波的影响。他们把她当成了活体教材。

愤怒如岩浆涌上心头,但她强行克制。现在冲出去,只会沦为祭品。她需要等待一个瞬间,一个能让整座装置反噬自身的破绽。

2⑥2𝒳𝐒 .𝒸o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