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6章 党人(2 / 2)

这些党人,就是东汉朝廷的一块毒瘤。

他们掌控了知识和舆论,又团结起来排除异己,掌控了朝堂。

这些人联合起来,势力很大,朝中大臣自公卿以下,都畏惧被他们指责贬损,不得不依附到他们这个团体之中。

他们对舆论的掌控达到了什么地步呢?

第一次党锢之祸后,皇甫规,也就是皇甫嵩的叔叔,以自己没有被列入党人名单为耻,还上书要求桓帝一起治他的罪。

就,离谱。

党人的势力如此强大,也逼得皇帝不得不用宦官和外戚与他们对抗。

党这个字,最早指的是老乡。

周时以五百户为党,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乡,合称乡党。

党人一词最早指的是同乡人,后来逐渐开始代指政治团体。

这些团体中的人虽然都来自不同地方,但因为有着共同的利益,关系往往都很亲密,就像老乡一样。

因而称呼为党人。

党人拉帮结派,排除异己,攻击他人。

其他人为了自保,也不得不拉帮结派,这就形成了党争。

后世流传度最广的,就是明末的党争了。

不过,明末的党争虽然激烈,但起码在明面上,是不敢对皇帝怎么样的。

而东汉的党人,那可是敢直接提刀杀进皇宫去的。

桓帝时,宦官一党的赵津、侯览等人的党羽犯罪入狱,桓帝大赦天下,赦免了他们的罪过。

然而成瑨、翟超、刘质、黄浮等党人为了打击宦官势力,在桓帝大赦天下后,强行将那些人处死。

随后士人发动舆论,逼迫桓帝处置宦官。

桓帝大怒,下令逮捕党人。

后逢大赦,这些党人大多被释放回乡,终生禁锢,不得出仕。

这就是第一次党锢之祸。

桓帝崩,灵帝继。

当时的刘宏才十二岁,由太后窦妙摄政。

党人一看机会到了,就忽悠窦武去找窦太后进言,处死苏康、管霸等宦官,重新启用党人。

当时主少国疑,窦武是窦太后她爹,又是大将军,自家老爹都发话了,她也只能照办。

窦武也因此得了个‘三君’的称号,和党人名士刘淑、陈蕃并列。

不过窦妙也不傻,真把宦官全杀了,以后这天下还不是由那些党人说了算?

于是窦妙将那些得罪过党人的宦官杀了,又重新扶植了一批宦官。

这下党人不干了。

好不容易弄死一批,你又给我来一批?

陈蕃、刘瑜等人把窦武好一通忽悠,先后私自任命了司隶校尉,河南尹和雒阳令,将京师掌控在了自己手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