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马上甩掉脑子,高呼道:“陛下圣明。”
天子已经决定好的事,就没必要去思考得失了。
如果出了问题,那一定是南匈奴继任的单于太过畜生。
刘辩又补充道:“由袁卿挂帅,北军出征。”
北军可以调一半走,去历练历练。
同时南军休整完毕,该拉回来了。
崇德殿继续议政,下一个轮到光禄勋杨修,汇报起有关殿试的进展。
“禀陛下,三月初三是大吉之日,殿试可定在此。”
“准。”刘辩直接答应。
“曹操已经在弘农筹备好考场,正在征召全州才子前往弘农参加州试,沿途已派遣司州军保护。”
“做得好。”
刘辩由衷的夸赞道:“等曹卿回来,朕对他重重有赏。”
说起来今年宫宴就没见到他人,也不知道受什么刺激了,刚从大牢放出来,就马不停蹄的办事去了,年都不过了。
应当是知耻而后勇吧?
刘辩想起那夜大雪,自己在朱雀门城墙上对曹操的恩典,肯定把对方感动的稀里哗啦的。
然后曹操在牢里深刻反省了自己,带着必报国恩的念头,悍然离京。
“不错不错。”
刘辩非常满意,眼里是止不住的欣慰,颇有家里孩子长大了的感觉。
“对了,陈群呢?”
刘辩顺口问了一嘴。
此人同样是年都不过了,下去走访郡县去了。
说什么要让九品制运转的更合理。
尚书台一直在关注此人,荀彧道:“四月前,陈群必归。”
“好。”刘辩不急,有羽林军在,不用担心对方的安全。
而一旦他回来了,距离九品令的昭告,就近在咫尺了。
还有很多其他政事要议,礼仪方面,耕籍礼、祭南山忠将园、祭武帝……
用工方面,调工匠、雪化后的农具铁器、文武双庙进展、造船业、南宫的修缮……
等等等等,各种繁杂事都积压着等待处理。
不过饭要一口口的吃,刘辩瞅着时间差不多了,就退朝了,明日继续议。
今日的上朝时间虽不长,但每项都是重头戏,刘辩已经消失,大臣们依旧意犹未尽。
四位君侯从刘备那里接过调兵虎符,兴奋的接受着刘备的训导。
陈宫沮授前去拜见,毕竟以后要公事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