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苍闻言,赞同的点了点头,他与荀攸的想法一样,皆是想让曹节为己助力。
只是,那两万多头驴子还没卖出去,自己也不好贸然开口。
是的,王苍在那日曹节开口后,便决定以贩驴的暴利为饵,让曹节快些将他外放到州郡去。
这羽林郎的差事,与自己所想,大相径庭。
先前王苍本想着借助羽林郎职务之便,即日夜在刘宏身边,好让刘宏发掘到自己的不同寻常之处。
到时再借助后世的一些基础常识来曲意逢迎刘宏一番,日后平步青云,做个刺史、太守,或是中尉、国相,岂不美哉?
只可惜,这都是网络文学的意淫罢了。
正常的发展是,刘宏确实高看了自己一眼,但问的却是关于神神鬼鬼的事情。与王苍所期待的,大相径庭。
而官吏的任免,只有三个途径。
一是积累阀阅,而后转任某某官职,这是大多数官吏升迁转任的途径。
二是得到某个大吏推荐,如三公九卿、尚书令等。这是一些有后台的官吏升迁的途径。
三是到西园去直接买官,付出一大笔钱财,而后挑选一个心仪的官职。这是最快的,也是最笨的途径。
前者就像汉帝国的大多数刀笔吏一般,每日埋首于简牍之中,想象着有朝一日,被郡朝府君,或是三公看中,一跃而居高堂。
但这种方法,时间往往以十年、二十年为计,王苍不取。
中者的代表人物也挺多,如曹操、袁术等人便是。
曹操起家便是举孝廉,做郎官,不久后就转任为洛阳北部尉。而袁术呢,虽然在五官中郎署没动,但却是一年一升迁,三年就走完了别人十年都不一定能走完的路。
王苍如今能用财货与姻亲绑定曹节与曹氏,借着他的余火,这是最好不过。
那么说到官吏的任选,曹节也能把控?
没错,身为内朝权势最大的尚书令,还真就是曹节一句话,一卷帛书,而后写好,呈到刘宏面前,由其过个目便是了。
是以,上中下三种途径,王苍决定取中者。
至于后者,君如若想未来被士人、黔首指着鼻子骂,背后被戳脊梁骨的话,那么但选无妨。
到时去了地方州郡,做了你心仪的郡守国相后,你看征召属吏,别人愿不愿意来就是了...
“只希望,这老狗在今岁冬日前,不要走的这么早就是了。”
说到这里,王苍伸手取了枚乌梅放入口中,感受着口中的酸甜滋味,笑说道:“公达,今日与曹孟德,袁公路青梅煮酒,却是未让你上来,你可曾埋怨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