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1章 城濮之战(1 / 2)

晋文公五年(前632年)的夏天,烈日如同一个巨大的火球,无情地炙烤着中原大地。空气中浮动着令人窒息的燥热,连树梢的蝉鸣都显得有气无力。就在这仿佛能将一切融化的酷暑中,晋楚两大强国之间的纷争,正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岩浆在地下奔涌,表面却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一触即发。

楚国大将子玉,目光深邃而狡黠,眉宇间总是萦绕着令人捉摸不透的谋算。他精心谋划着,决定派遣宛春作为使者,前往晋国,与晋君重耳展开一场关乎三国命运的交涉。宛春带着子玉的密令,踏上了前往晋国的道路。一路上,他反复思量着子玉交代的言辞,深知此次使命责任重大,每一句话都可能改变局势走向。

当宛春踏入晋国朝堂的那一刻,他的出现犹如平静湖面上投入的一颗石子,引起了阵阵涟漪。重耳君臣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审视着这位来自楚国的使者。

宛春站在朝堂中央,他的身姿挺拔而自信,毫无畏惧之色。他的声音清晰而坚定,不卑不亢地向重耳君臣们提出了条件:“若晋国答应让曹、卫两国复国,楚国便即刻解宋国之围。”

这简单的一句话,却如同惊雷一般在朝堂上炸响。重耳君臣们面面相觑,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应对。这个提议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是子玉精心设计的“一石二鸟”毒计。

在子玉的构想中,如果晋国应允了这个条件,那么曹、卫两国将得以复国。这对于曹、卫两国来说,无疑是天大的恩赐,他们必然会对楚国感恩戴德,视楚国为救世主。而宋国也会因为楚国的解围之恩,对楚国产生深厚的感激之情。这样一来,曹、卫、宋三国都将被楚国的“感恩网”所笼罩,在未来的政治博弈中,对楚国俯首帖耳,成为楚国势力扩张的有力工具。

如此一来,楚国不仅能够增强在中原的影响力,还能有效地打压晋国的崛起势头。这是一个步步为营、用心险恶的计策,子玉的算盘打得可谓是精妙至极。

然而,如果晋国拒绝了这一要求,那么局势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曹、卫两国原本就渴望复国,如今复国的希望破灭,他们心中的愤恨和恼怒必然会如火山一般喷涌而出,而晋国则会成为他们发泄怒火的对象。这两个国家对晋国的恨意将会深入骨髓,难以化解。

与此同时,宋国正深陷重围,苦苦等待晋国的救援。然而,晋国的拒绝无疑会让宋国感到被遗弃和背叛,他们会将晋国视为见死不救的仇敌。这种怨念一旦产生,宋国与晋国之间的关系也将彻底破裂。

无论是曹、卫两国的仇视,还是宋国的怨恨,最终都会导致这三个国家的立场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纷纷倒向楚国一方。子玉的这一招可谓是阴险至极,他不仅看透了人心的复杂和局势的微妙,更是巧妙地利用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利益纠葛,每一步都暗藏着无尽的杀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